2017/12/31 12:44

搶救文化瑰寶 老電影數位化

採訪/撰稿  / 台北市

這是1977年紅遍全台灣的電影「我是一片雲」,由瓊瑤小說改編成膾炙人口的文藝愛情片,當年的膠卷放映出來,影像昏暗模糊,經過修復後,色彩飽滿、畫質清晰,在新時代重現舊時風華。

過去這些影片都是膠卷拍攝,保存不易,現今台灣膠卷放映機,更僅剩不到十台,為了不讓這些寶藏永久被封存片庫,直到衰敗,只能透過科技搶救老電影,讓電影文化傳承,而幕後推手,來自國家電影中心,高科技的數位修復實驗室,在2017年7月正式成立。

邱繼諺整飭人員想修復老舊膠卷,「膠片整飭」是第一關,一大捲的影片有2000呎這麼長,上面貼有黃色包邊的都是當年經過純手工「剪接」的痕跡,這個工作檯就如同外科手術室,整飭人員幫老舊膠卷治病,得先去除底片上的膠帶,經過精油細心擦拭把痕跡去除,再做黏合。

邱繼諺整飭人員初步整飭膠片後,第二步是超音波清潔,第三關進入高科技的掃描室,將膠捲上片之後,膠卷會通過片門,如同像機的原理,底下的光照亮膠卷,上面的鏡頭用紅綠藍三個顏色的光,對一格影像閃兩次,就會結合成一張彩色影像,膠卷上每一格變成一張圖片,以一部90分鐘的電影為例,大概就有13萬張圖。

終於,數位影像來到影像修復師手中,他們正在修復的是1979年的電影,胡金銓導演的「空山靈雨」。張怡蓁數位修復員,影像修復室裡通常會把燈光調暗,才能更清楚的盯著螢幕。若影片狀況較差,一個月僅能修復5.6分鐘影像,若是原底片狀況良好,一個月修復10分鐘已經是極限,如果一部電影120分鐘,修復工作恐怕得耗上一年。

蔡孟均科技專員說,文化部花了四年時間投入兩億元預算,2017年已經完成35部影片掃描,讓6部老電影起死回生。數位修復實驗室,不僅與國際團隊也與南藝大產學合作,未來會將數位修復規模更加擴大。

一系列的老電影,經過評估、整理、修復及數位轉檔,再用精緻、深度導讀的方式推薦給社會大眾,不僅讓損壞的經典影音得以永續,也讓更多台灣電影重新被看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