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觸即發的垃圾大戰

劉英欽 林勳裕 報導

  新莊和三重間的垃圾大戰打得正激烈,兩地都爆發了群情激憤的民眾抗議,而大溪居民又在他們的垃圾場裡,找到新店偷倒垃圾的證據,顯然垃圾併發症正在全省各地蔓延,事實上根據環保署的調查,全省將近七成的鄉鎮市,都已經亮起了垃圾處理的紅燈,這個問題再不解決,遲早會引爆全省性的垃圾風暴。記者從南到北做了深入的採訪,鳥瞰台灣中部的烏溪被垃圾污染的情形。

  垃圾大戰從北到南全面引爆,新莊市自從七月一日,瓊林里居民圍堵垃圾場以後,垃圾就以砂石車運送,流竄到中南部偷倒,引起外縣市的震驚和抗議,事件爆發之後,新莊市每天350公噸的垃圾一時之間無處可去,大街小巷垃圾堆積如山,惡臭撲鼻。而另外計劃在大漢橋下,三重、新莊交界的河川地整建的掩埋場,也爆發了另一場爭端,一場激烈的衝突一觸即發。

  昨天垃圾大戰,終於在台北縣政府和三重市同時爆發,上午十點,將近二百名新莊市民在市長蔡家福,和市民代表會主席葉義賢帶領下,群情激憤地衝向縣政府,抗議縣長尤清在長達十幾天的垃圾危機裡,沒有出面為市民解決難題。清晨五點多,三重市西區民眾,也持白布條圍堵三重垃圾掩埋場,阻止垃圾車進入,抗議市公所沒有全力阻止新莊市,進入大漢溪河川地施工整地。同樣的窘況也即將在台北市上演,目前台北市唯一的大型掩埋場福德坑,使用期限只到明年八月,替代的方案遲遲沒有通過,被列為第一順位的山豬窟附近居民,早已經展開激烈的抗爭,台北市的垃圾危機也已經為期不遠了。

  整個台灣地區的垃圾問題到底有多嚴重,根據環保署七月份剛提出的「台灣地區垃圾處理預警標誌」的報告,大台北都會區地窄人稠,土地取得不易,爆發垃圾危機可以理解,為什麼連中南部的鄉村地區?也會出現垃圾問題,我們的環保到底出了什麼大問題?為什麼垃圾風暴會席捲全島?,為了揭開這個謎底,我們來到台中縣霧峰鄉,和南投縣草屯鎮交界的烏溪進行實地勘察報導,而就在烏溪橋上游三公里的範圍裡,就發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案例。

  台中縣霧峰鄉在去年年底,也發生過垃圾無處可倒的窘境,後來鄉公所在萬豐村烏溪河堤旁邊,找到一塊空地,以七天的時間整建出一個20公尺寬、30公尺長的掩埋場,把不透水布、通氣管和污水池全部裝置妥善,再與當地村民溝通、協調、保證,經過一場激烈的抗爭,終於達成協議,把垃圾清運過來,由於隨時做好消毒、抽水和覆土的工作,整個垃圾場不但沒有異味,也看不到蒼蠅,半年多來村民也不再抗爭了。

  而就在萬豐村對岸草屯鎮北勢里的河川地,也設立了一個垃圾掩埋場,與萬豐村掩埋場遙遙相對,當記者來到這裡,遠遠就聞到強烈的異味,由於蚊蟲叢生,引來一群群的白鷺鷥來這裡獵食,地面上也可以看到垃圾滲水往低漥處流動。

  羅先生是烏溪橋頭附近的居民,平常熱愛飛行,也關心環保,他對於兩個鄉鎮都把垃圾掩埋場,設在烏溪河川地很不諒解,為了證實垃圾對河川所造成的傷害,他特別以小飛機載著攝影記者,從空中鳥瞰烏溪遭受垃圾污染的情形,七月十日下午四點五分,小飛機從南投縣芬園鄉的小機場起飛,七月的田野,稻田正在休耕,粼粼的水田,從空中鳥瞰下來格外賞心悅目,可惜起飛不久後就看到一股濃煙沖天,原來是有人在田野上燃燒廢輪胎,飛機從烏溪橋上游往下游飛行,第一個看到的是北岸的萬豐村垃圾掩埋場,就設立在堤防內側和陡峭的山壁之間,不久就看到距離二公里左右,南岸河川地上的北勢里垃圾掩埋場,垃圾場雖然距離溪水還有二百公尺 ,但是很明顯地也是屬於河川地,所有的垃圾滲水,毫無疑問地將全部流入河川,污染溪水,此外民眾沿著道路兩旁所傾倒的廢棄物,也歷歷在目。

  飛機飛越烏溪橋,就在距離烏溪橋大約二公里的地方,開始陸續發現垃圾的蹤跡,這一片垃圾就漂流在河床的正中央,再來的這一片垃圾規模更大,更令人怵目驚心的是比較靠近北岸邊的一條水道,幾乎全部被這一大片垃圾淤塞了,整片河床有如潰爛一般,令人心痛,想不到這一條剛從山區裡流出來的河流,還沒有經過城市的污染就已經受到這般的蹂躪,其他流經城市、都會區的河流,命運就更可想而知了。

  位在大台北地區的大漢溪,數不清的垃圾點不算,光是大型的河邊掩埋場就有土城、三峽、鶯歌、樹林、板橋、三重六個城鎮,而掩埋場與河水的隔離措施也薄弱不堪,以三重掩埋場為例,一、兩公尺高的場堤緊挨著滾滾河水,可以想像只要一場洪水,就可能把掩埋場的垃圾沖刷到河流裡,再流入大海,這種情形所造成的不只是二度污染,還有三度污染、四度污染,當掩埋場遍尋不著的時候就往河川地倒,這種全國性的普遍現象,已經使得台灣八大河川奄奄一息,對三重市的居民而言,他們真正在意的還不是河川污染的問題,而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惡臭,和蚊蠅孳生所帶來的健康威脅。

  這一場垃圾大戰已經從遙遠的河流生態,迫近到每個人的身邊,三重市市民固然不願意再去聞別人的垃圾臭味,而新莊市垃圾滿街、蚊蠅滿天的困境也值得同情,面對這些棘手的問題,應該以理性的協商代替非理性的抗爭。除了受害者回饋的觀念之外,更重要的是盡量消弭二次公害的發生。

  每個人都在製造垃圾,每個人也都拒絕垃圾,但是垃圾問題卻逐漸逼近你我身邊,這是一場環保意識和公益道德的大考驗,不管這一場垃圾大戰跟你有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垃圾問題絕對與你息息相關,也絕對有你的一份責任和義務。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