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投資組合 分散風險

  國內股市今年下半年可以說是多災多難,兩國論一出,指數下跌了一千多點;大地震過後,各類股幾乎又全面躺平,而且賣都賣不掉。對於這些非經濟層面干擾股市的因素,投信業者的做法是,利用投資組合,分散不可臆測的風險。

  相較於國際股市,國內的大盤多了一份活力。最大的特色在於,投資人多半有追高殺低的勇氣。不過從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股市受到非經濟因素的影響頗深,從兩國論到集集大地震,殺低的本事又再一次的展現,股市一恢復交易後,除了受惠的類股外,其他的個股一律平躺鎖單,想認賠也殺不出。不過投信法人的看法是,為了避免非經濟因素的干擾,投資人手中的持股,最好不要滿檔。

  這一震,凍結了原本交投熱絡電子股,也震出了內需型產業的商機。如果手中還有銀兩,災後重建概念股的表現一定讓投資人眉開眼笑。水泥股、鋼鐵股一天7%的漲幅,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內有百分之二三十的獲利。隨後因為漲多了,暫時陷入整理。而投信業者認為,基金之所以獲利平穩,就是因為持股分散。基本面產生了需求,基金就卯足了全力,逢低加碼。不過在加碼的同時,可千萬別忘了,除了人氣的共識之外,對於災後重建到底有多少需求? 也是投資人低點加碼參考的依據。

  隨著震災損失的明朗化,電子產業復工的情況也運轉順利,股市昨天在電子金融的帶動之下大漲了兩百多點,業者也認為,產業前景看好的電子股還是大盤的主流,災後重建概念股也有需求的利多,看好標的分批建立持股,這就是外資操作的策略。(鄭皓文 黃賜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