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5 13:14

愛無國界!扶貧助弱 讓希望萌芽

綜合報導

距離台灣2500公里的柬埔寨、是東南亞最窮國。國際人道組織「台灣希望之芽協會」已經在當地深耕九年,除了每年號召台灣醫療人員飄洋過海到柬埔寨義診,他們也資助當地貧童、定期發放白米和白煮蛋;另外,他們透過「希望之菇計畫」協助弱勢家庭,製作太空包種菇、成功脫貧。資深記者連昭慈蕭凱堯,帶您前進柬埔寨,來看台灣之愛,如何播下種子,在異國扎根。

用簡單的鐵皮和竹子搭建而成的高腳屋,一間一間矗立在湖邊,這座湖,是柬埔寨中西部居民賴以為生的洞里薩湖,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淡水湖。

坐在最前方,幫我們開船的紅衣小男孩,眼神流露出超齡的憂鬱滄桑,因為貧窮的柬埔寨,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要開始分擔家計,成為家中重要的勞動力。看到了當地兒童的困境,來自台灣的國際人道組織「希望之芽協會」,從2010年開始展開「兒童資助計畫」,讓柬埔寨貧童能免於飢餓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就學狀況。

16歲的Vor Saa,帶著我們走進家裡,三坪不到的空間,就是他們一家五口的棲身之所,而她的房間,就位在這個小角落。

利用木片、樹葉就地取材的高腳屋,舉目所見都是大小不一的破洞,根本無法抵擋一年超過一半時間的滂沱大雨;水電對他們來說更是奢侈品,到了夜晚,Vor Saa想要溫習課業,一盞煤燈和一炷香,就缺一不可。

2012年「希望之芽協會」開始資助Vor Saa,一個月一共15公斤的白米以及兩顆白煮蛋,還有制服和文具用品,大幅減輕了她父母的經濟負擔,Vor Saa上學總算沒了後顧之憂。

從2010年開始,希望之芽協會的「兒童資助計畫」援助了400位孩童不再挨餓,等同拯救了400個家庭,然而,除了給他們魚吃更要教他們釣魚,2014年開始推動的「希望之菇計畫」,則透過台灣農委會太空包的製作技術,讓弱勢貧戶在家中,就能發展出一套自給自足的輕型農業。

37歲的Ghnaet Kley,走進自家菇寮幫太空包澆水,接著拿起湯匙俐落地把冒出頭的平菇,摘採下來,只要控制溫度和溼度,平菇就能輕易收成,而這些菇,一個月可以為她進帳至少1500塊台幣,無疑是一家人的經濟命脈。

多年來,「希望之芽協會」跨越國界,消弭了語言的隔閡,在柬埔寨偏鄉扶貧助弱,改善農村困境,他們深耕多年,播下的希望種子,不只萌出新芽,更在這片土地溫暖扎根、成長茁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