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迪勒緩慢增強

蘇迪勒緩慢增強 | 華視新聞

吳德榮  / 台北市

西北太平洋颱風增強的速度,以氣候平均而言,從被命名起至「中度」常需要2天,持續增強至「強颱」,則需另外2天。蘇迪勒增強的速度,比較起來算是緩慢的,己經過了2天半才增強至25公尺/秒,仍是中等強度的「輕颱」。但是因為未來有比較長的時間可供發展,將來進行到台灣附近時,仍有可能增強至「強颱或中颱上限」的強度。

蘇迪勒的路徑到底如何?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以目前氣象局的潛勢預測圖(圖)來看:比較偏北離台灣有一段距離通過,或者在台灣北部近海通過,或者登陸台灣,都是有可能的,當然不同行徑,所帶來的威脅也都不一樣。之前「專欄」裡也跟大家說明造成「預報不確定」的主要原因:(1)觀測資料不足,尤其在颱風附近,因為西北太平洋無颱風的詳細觀測,大多是虛擬的資料,提供給電腦模擬的起算(初始)資料,己有誤差存在。(2)颱風增強發展的狀況是否被正確模擬,因為範圍大小不同的颱風,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大小不同,大型颱風較小型颱風容易北轉。 範圍大小模擬錯誤,就會造成預報誤差。(3)大氣環流的變化決定了「導引氣流」的大小及方向,其是否能被正確模擬,又是導致預報誤差的另一原因。

最新的電腦模擬資料,可以分析出移動比較快速的偏向於登陸(美國模式NCEP),移動較慢的則偏向北部海面通過(歐洲模式ECMWF)。造成模擬結果不同,主要就是美國模式(NCEP)導引氣流較強,不但影響的時間早,路徑也偏西。歐洲模式(ECMWF)則颱風範圍較大,北偏程度也大。未來想要及早判斷出何種路徑的機率提高,而其他的路徑機率降低,就是要持續不斷去分析「新的觀測資料及預報資料」,以掌握颱風範圍「比較接近實際」的大小以及太平洋高壓(導引氣流)的變化,也就是盡力去減小(2)及(3)所帶來的誤差,來縮小「預報的不確定性」。所以氣象局所研判的預報資料,也會不斷更新,大家要隨時注意最新的訊息以掌握颱風的最新變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