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8 14:12

搶救台灣苦茶油 年輕世代拚了

採訪/撰稿  / 宜蘭縣

苦茶油雞、或是拌油蔥麵線,幾十年來台灣民眾的餐桌上,少不了苦茶油料理。

70年代極盛時期,全台有3千多公頃苦茶樹,但如今苦茶籽多數仰賴進口,台灣農民利潤銳減,漸漸不再栽種,有一群年輕人,看到這樣的產業危機,於世展開一場「苦茶油復興計劃」,透過契作認養、復耕苦茶樹,搶救即將消逝的苦茶油百年文化。

從各地遠道而來的志工,一起種下小樹苗!這裡是南澳,宜蘭重要的農業糧倉,也是一群年輕人,苦茶油復興之路的起點,說起故事的趙文豪今年35歲,是苦茶油製油工廠的第二代,接下父親事業後,他看見了產業的種種困境。

70年代,苦茶籽屬於高經濟作物,極盛時期全台有3千多公頃苦茶樹,但如今市場上90%的苦茶籽,都仰賴中國進口,台灣的苦茶樹只剩1100多公頃,趙文豪用實際行動,搶救這即將消逝的百年文化。

翻轉百年產業,每一步都不容易!2015年,趙文豪帶著團隊,走遍全台20個苦茶籽產區,記錄下產業的文化歷史,更家家戶戶的拜訪,尋找願意加入契作的苦茶樹農民,但一開始還被當作詐騙集團。

或許是年輕人的誠懇和熱情,感動了村子裡的老人家,趙文豪終於在南澳找到了,最適合復興苦茶油的夢土。2016年3月,趙文豪發起種樹苗運動,復耕苦茶樹,但第一批種下的新苗,需要5年才能收成,3千多棵苦茶樹,也只能產出1千多瓶油。

他們是傻子嗎?很多人曾經這樣懷疑,但就是這股傻勁,征服了在地的9位農民,願意當他的後盾,不只在南澳目前全台已經有6個,苦茶樹的契作基地,這些地方不只種樹,分別都還有不同使命,有的是檳榔園轉作,有的致力於水源地保護。

這些全是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一手策劃。翻轉家鄉土地的決心,成了他們勇往直前的動力!

苦茶籽嚐起來微苦,就如同這群年輕人正在經歷的過程,但經過粹煉都將蛻變,而復興的樹苗,向下扎根日漸茁壯,它承載著大家和土地的約定,也是最深的期許。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