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外星怪魚全球僅3處有 漁民捕獲方法曝光!

台東外星怪魚全球僅3處有 漁民捕獲方法曝光! | 華視新聞

黃育仁 綜合報導  / 台東縣

水試所東部海洋研究中心去年12月,在東河鄉外海捕獲5尾「外星怪魚」,學名為卡氏尖頷烏鯊的怪魚,看起來活像電影「異形」,目前全球只有3處發現過同一種怪魚,包括英國《太陽報》、《每日郵報》以及日本等各國媒體都曾報導,事實上「高手隱身民間」,載著專家出海的老漁民說:「其實我每星期都會捕到這種怪魚,但都丟回海中」。

漁民捕獲方法

台東漁民說,這種鮫大家俗稱赤鮫或黑龜頭,都是用沈底網,或是延繩釣方式,在海底深約兩百公尺的區域會捕撈到,只是一般沒有經濟價值,會隨手丟掉,以前比較常見,不過現在捕獲機率比較少了。

捕獲地區全球僅3處

水試所捕獲5尾罕見的卡氏尖頷烏鯊後,只有其中1尾倖存,但放入缸中卻疑因肝臟受損,最後仍難逃一死,只是這個研究計劃最後卻沒有人接手繼續研究。根據紀錄,1986年卡氏尖頷烏鯊在日本愛知縣330公尺深海處,首次被人捕獲,第2尾是在1987年於德島縣捕獲,目前僅有日本、夏威夷和台灣有捕獲紀錄。

卡氏尖頷烏鯊特徵

水試所表示,卡氏尖頷烏鯊的牙齒與一般鯊魚的利齒完全不同,仔細觀察牠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牙齒均為針狀牙,活似蛇類毒牙,這也是英名viper shark的由來。更特別的是上下顎部分可往前方延伸,搭配尖牙可有效突襲獵物,這種獨特進食方式與尖吻鯊科的歐氏尖吻鯊(Mitsukurina owstoni)相當類似。

水試所助理研究員吳允暉前年底本來以延繩釣抓「紅喉」,卻意外抓到5尾卡氏尖頷烏鯊,經多時的比對之後,日前終於才確定品種,由於以往都是以底拖網捕獲,造成魚體上岸時已受損,這次以刺網抓到的5尾鯊魚,不僅體型完整且尚有活體,讓研究人員感到振奮。

突襲捕食方式(A:張開下顎、B:最大化伸展下顎、C:突然伸出上顎、D:緊閉上下顎)
突襲捕食方式(A:張開下顎、B:最大化伸展下顎、C:突然伸出上顎、D:緊閉上下顎)

漁民抓到都丟回海裡

只是這次捕到罕見鯊魚對漁民來說,卻一點也不罕見,因為漁民認為「這不是我要賣的魚」就默默將牠丟回海中。帶著吳允暉出海的船長望著「怪魚」一眼後說:「這種魚我每星期都有抓到」。吳允暉聽了雖然傻眼,一方面也興奮認為「牠們應該都在深海中活得好好的」,但換個角度來說,「以船長捕魚約半世紀,可能這種魚早就一堆人抓過,但學界卻無人知道」。

從這種怪魚的發現地來推測,吳允暉表示,應該是隨著黑潮在深海生存,但相較日本漁民幾乎都經漁市交易,且經過十分嚴謹的統計、分類,因此學界易透過漁民漁獲有所發現,相較台灣,成功新港漁港已算是全台灣漁民與學界配合最好的漁港,但迄今才有較好的研究成果,相信政府、學界與漁民間未來溝通若能更佳,可望會有更好的發現。

另一項奇特的發現,吳允暉說,現在所謂的「新品種」可能對漁民一點也不新,「臉書大神」反而是協助學者的利器。吳允暉解釋,現在許多釣友、漁民利用臉書PO圖,常常許多怪魚或大魚都能吸引臉友按讚或分享,「學界有許多也因此有所發現,社群網路想不到能成為研究的好工具之一」。(水試所提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