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4 22:51

反思窮不能窮教育

家扶基金會最近公布「照顧者觀點兒少需求調查」,貧困家庭則多半支出於食物,教育與才藝的支出根本無法支應,對於其解決方針,就是提供就業與家庭經濟改善,然而有些方針根本是空談。因為家庭經濟因素被埋沒了天才,這才是教育M級化最大失策。
家扶基金會最近公布「照顧者觀點兒少需求調查」,發現不論子女多寡,有34.2%的小康家庭,平均每月花在子女教育的費用超過3萬5000元,但貧困家庭則多數低於5000元。兩者間相差達7倍,教育M級化再次獲印證。

「照顧者觀點兒少需求調查」的參考母本,是以主計總處公布的個人平均月收入,再以問卷方式調查918份高於平均值的「小康家庭」,以及家扶照顧的997份貧困家庭,兩者結果互為對照。

問卷調查也發現,小康家庭支出最多的是教育、才藝,其次才是食物和托育。貧困家庭則多半支出於食物,有時候還要打包學校營養午餐剩菜當正餐,教育與才藝的支出根本無法支應。如今景氣未見好轉、物價飆漲,對貧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調查仍缺乏金字塔頂端的數據,但以多數人的認知來看,這項調查結果,仍讓人對政治人物所說的「窮不能窮教育」的現狀,提出極大諷刺。

台灣現階段政治人物對於「教育」的基本理念,仍以「免費」為大宗,包括財政比較寬裕的台北市還有學童免費牛奶可以飲用,多數縣市則力推免費營養午餐,來協助家庭照料小孩。

再往下走,針對幼兒照料,如鼓勵生育津貼等,都是擴大教育投資範圍。近幾年來又有縣市政府,針對少子化後校園空教室,推出便宜甚至於免費的公家托育政策,以協助雙薪家庭父母減輕負擔。

不過這些教育政策,也同樣有重北輕南的現象。因為財政富裕縣市集中在桃、竹、苗以北地區,對於中、南部縣市,現存的人口老化地區,並沒有辦法讓人感受到政府的投入誠意。

或許對於貧困家庭的解決方針,就是提供就業與家庭經濟改善,然而整個大環境沒有提升,這些方針根本是空談。

讓人憂心的是,貧困家庭中的子女,仍不乏有天資優異者,結果卻因為家庭經濟因素被埋沒了天才,這才是教育M級化最大失策。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