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6 09:00

美麗腥世界:我們還需要動物實驗嗎?

美麗腥世界:我們還需要動物實驗嗎? | 華視新聞

李恩、李奇芸、朱育瑩、楊采翎、吳謙  / 台北市

【專題記者李恩、李奇芸、朱育瑩、楊采翎、吳謙台北報導】殘破的身軀、病懨懨的神情、撲鼻的化學藥味瀰漫在實驗室裡,這是實驗動物的命運,你能想像嗎?成千上萬個生命,成了安全檢測下的犧牲品。然而近年來動保意識的崛起,立法院在民國105年三讀通過《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修正草案【1】,將於民國108年上路。未來除被廣泛使用且無法被取代,或有資料顯示可能損害人體健康的成分之外,台灣化妝品業者不得再針對成品、原料進行動物實驗。

檢驗下的犧牲品 動物實驗必要性引爭議

藥妝店架上琳瑯滿目的美妝品滿足人類化妝保養的需求,但為了準確得知產品的特性,動物實驗往往成為必經過程。「眼藥水等眼膜實驗通常用兔子的眼睛來做」,嘉南藥理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教授郭俊成解釋,化妝品種類繁多,須依照特性以不同種動物進行測試。以眼藥水實驗為例,每次滴完測試的眼藥水,就必須觀察兔子的結膜、虹膜10幾天,若產生傷害性變化,則顯示該眼藥水含刺激性成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統計資料指出,104年約有160萬隻動物被使用於動物實驗,其中更有約85萬隻動物在實驗過後安樂死。依照我國《動物保護法》規定,動物在經過科學應用後,如已失去部分肢體器官或仍持續承受痛苦,足以影響其生存品質,則應立即以產生最少痛苦的方式將動物施以人道的安樂死。

儘管近年來實驗動物的死亡率已從99年的77%下降到53%,但實驗動物的數目卻是有增無減。

實驗眼藥水成份時,因兔眼不能分泌淚水,成了最常見的試驗對象。圖╱ Understanding Animal Research flickr @ CC BY 2.0

長期以來致力於動物權利推動的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SPCA)表示,動物實驗不只傷害動物,其「存在的必要性」值得我們思考。「動物實驗經常是產品安全性評估實驗中的前置程序,在最後階段才進行人體實驗;然而動物的身體構造與我們不同,這樣的實驗真的有意義嗎?」SPCA指出,動物實驗無法確切保障人類使用產品的安全,如此看來動物是否無故犧牲,而其他的實驗方式似乎更有發展價值。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回函本報時指出,化妝品若要於國內市場上市,必須符合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更必須確保產品品質及安全問題。往後禁止動物實驗,可採用經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與歐盟( EU)認可的非動物替代試驗方法做檢驗。

此外,除化妝品項目外,藥物等食品也應避免藥物活體動物實驗,如有必要,則應減少使用數量,並依照行政院農委會所訂動物保護法實行。

禁令仍需國際共推 消費認知是關鍵

針對動物實驗,歐盟於2004年下達了第一道禁令,終止使用動物「測試」化妝品,2009年更進一步禁止產品中使用經動物實驗的「原料」;相對的,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原先強制要求國內外產品需經過動物實驗才能販賣,後來改為只對進口產品作規範,凡是化妝品、新化妝品成分、以及標註「特殊用途」的化妝品,像是染髮劑、除臭劑、防曬乳,在上市之前都必須經過動物實驗。

修正後即將上路的《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中,僅規範國內化妝品產業不得進行動物實驗,對於國外化妝品複雜的狀況,實則無「法」可管。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理事長林憶珊認為,以法規設立禁止動物實驗商品輸入台灣有一定的困難度,「且法律再先進、禁止效果也沒有很大。應推動無動物實驗的產品、著重在教育消費者,讓民眾去辨別、自覺才是根本。」她提到,儘管無法全面性禁止動物實驗,也應朝3R方向努力,即是減量(reduce)、精緻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許多實驗無須用到那麼多的動物,或是有其他替代方案,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動物的苦難。」

「希望改變人們對待動物的態度 ,更加尊重動物。」林憶珊說,動物也是生命主體,不應成為被利用的工具,「現況也許無法杜絕,但可以一一檢視、避免不必要的動物實驗。」

對於該修正法案SPCA表示,此次修正僅能杜絕日後業者在「台灣」進行動物實驗,若是在國外實驗後返國販賣依然無法可管;反觀歐盟、挪威、以色列、印度以及澳洲則是全面終止使用動物實驗,並且禁止販售於國外進行動物實驗的產品。現況而言,美國、南韓以及加拿大等國也正研擬相關法案,台灣法案仍處「待進步」階段,「現在我們也正在與立委合作,推動禁止國內外動物實驗產品進入台灣的相關修正法案。」SPCA認為,單看一項法案或許會有防不勝防的疑慮,但若國際上各國一起為此努力,共同推動禁止動物實驗的法案,就能讓動物實驗無處可實施。

「除了全面禁止動物實驗產品的銷售,針對消費者認知著手也是重要的。」SPCA表示,消費者也是無動物實驗推動的重要環節,希望主管機關能在2019年修正法案正式上路前,訂定動物實驗標章機制,強制有經動物實驗的產品附上相關標誌,讓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去購買這類的美妝品。

動保形象結合人道檢驗 助推台灣美妝產業

「動物實驗檢測」是為了替產品做安全的把關,同時也是對顧客的保證。但在現今動保意識興起的世代,動物實驗存在著「是否必要」的疑慮;禁止是救回上千、上萬個小動物的生命、健康;然而回歸產業,業者難道不會受影響嗎?

嘉南藥理大學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教授郭俊成指出,台灣化妝品廠商多為代工,從國外進口已實驗過的安全原料,不須再經由動物實驗檢測,因此《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對台灣廠商其實影響不大。另外,他也指出,因為政府法規規定化妝品出廠時僅需要做微生物含量的安全檢測,因此台灣中小型化妝品廠商並不會花費額外支出委託機構做動物實驗,除非有出口外銷的必要,否則通常找員工將產品貼在皮膚測試過敏性、刺激性等。

因應重視動物權意識抬頭,以及法規的落實,分子與顯微技術上可取代動物試驗進行安全測試。郭俊成表示,他開發的「生物液膜安全檢測技術」改以合成細胞為實驗對象,價格也比動物實驗便宜。

郭俊成表示,有刺激性的東西通常會破壞身體結構,造成組織瓦解。運用這個原理,他培養細胞、合成人體組織,作為化妝品實驗的測試對象,「這個技術就能看到刺激性,就不會運用在動物身上」,有助於降低動物實驗的數量。

然而,此技術並未完全解決動物實驗的問題。郭俊成說,生物液膜檢測仍有侷限,例如會造成皮膚過敏的原因很多,該實驗只能檢測細胞的結構變化,需再做其他實驗才能得出更精準的成果。此外,培養細胞大多需用到動物血清,而血清來源則是剖腹懷孕的母馬,將針筒刺入活體小馬的心臟抽取而得,也是間接在傷害動物。專家目前仍在找尋不須血清培養細胞的方式,期望減少對動物的傷害。

台灣本土保養品公司「女兒」表示,目前已有許多替代檢驗方式,例如人體細胞在人體外培植而做成的人造肌膚,可用來測量皮膚受刺激及吸收的狀況。至於國內化妝品法規,也都是朝向對成份、劑量、原料種類作安全限制,與歐盟安全性評估的方式一致。面對現今台灣保養美妝產業困境,「女兒」認為是受限於產業與市場的規模,而該法案施行後,進步的動保意識能讓台灣與世界接軌,也形塑台灣保養品產業的形象,更有利國際市場的發展。

「目前全球保守估計有5千多種安全原料可使用,廠商可使用這些安全成分來製造出不同的產品;在亞太地區以日本、韓國、台灣的發展最為純熟,且產品的安全性與技術也較其他國家優越。」「女兒」認為目前核可的化妝品原物料成分足以產出一定數目的品項,動物實驗的存在已不必要,「我們可從自身做起,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指標性國家,促進產的競爭力與形象。」


註:

【1】行政院官方網站公佈《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修正草案

責任編輯:張寬逸、張碩、楊進傑、鄭雅方、黃慧文

新聞來源:政大-大學報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