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20:00

一覽台灣友善蔬果電子商務

鄭筑勻、林哲瑄

讀】

生產者生產農作,常常面臨滯銷問題;而消費者如欲購買友善農作,必須大費周章地走入實體的有機店面或市集;在號稱E時代的當下,愈來愈多家戶裝有網路,也愈來愈多人懂得使用網路,若能運用網路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得使生產者與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彼此。

O2O示意圖。                                                                                    摘自服務創新電子報

線上購買    線下取得服務

為增加農產品販售機會,除了傳統市場、超市等等販售管道,近來蔬果亦擴及電子商務模式,透過一些網路購物平台,農產品、食品得以開發新銷售通道,也就是時下正火熱的商業名詞「O2O」。

O2O,全名Online to Offline,顧名思義,就是結合線上與線下服務,譬如網路訂購商店取貨,就是O2O的運作方式。生產者透過網路尋覓消費者,予以宣傳、行銷,使消費者在網路上完成購買行為,再到線下取得服務。

在地農產平台  政府不落後

以在地農產平台而言,台東縣政府架設網購平台,二○一三年設立了台東網路農場,生產者得透過網路農場上架農產品,消費者也可以線上購買,再線下取貨,熱門項目包括池上米、金針、釋迦等等。

台中市政府十一月公布之新聞稿也表示,未來將推動網購宅配,幫助農民拓展通路。每個地方政府各有政策,或商討中或已開始經營網站,可見O2O應用愈趨廣泛。

台東網路農場封面相片。                                                     摘自台東網路農場粉絲專頁

蔬果電子商務  民間百家爭鳴

民間團體推出的網路市集,著名的譬如上下游News&Market,創辦於二○一一年,結合新聞與網路商城,發表農業相關文章,讓閱聽眾了解農業、食物、環境等議題,同時提供農友一個販售平台,使更多本土優良農作被看見。現開設實體店鋪,稱為「上下游基地」。

上下游市集網路畫面。                                                                               鄭筑勻/截圖

同樣在二○一一年成立的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消費者皆為社員,採預訂制,透過計畫性消費和合理價格,給予生產者支持。消費者可在線上看商品,再到實體店鋪(或稱站所)取貨。其核心宗旨是「用消費改變世界」,提供「環保、自然、安全」等物品,極力推動綠色消費,永續環境。截至二○一五年,已有六萬位社員,照顧了六百公頃農地。

社員與生產者合作示意圖。                            摘自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官網

其實早在二○一○年,桃園龜山的厚生市集,在網頁首頁即列出配送區域,讓消費者第一時間選取配送區域。這樣的設計有其用意:厚生市集只服務三十公里範圍內的群眾,堅持最短食物里程。訂單確認後,由服務人員以機車或宅急便出貨。

擷取.PNG

厚生市集網頁。                    鄭筑勻/截圖

位於台北市的 我愛你學田市集,或稱水牛書店,結合「蔬店」和「書店」。創辦人來自桃園新屋,希望減少城鄉差距,推廣偏鄉教育,於是在台北開設獨立書店,同時將家鄉的蔬果送到店鋪販售,產地直送,致力於連結生產和消費端,盼大家理解土地價值和城鄉關係。現在除了有實體店面,也有線上市集,更推出實驗廚房,研究創新料理。

友善綠色土地、支持自然農耕的還有愛上有機,創立於二○一四年,不若其他平台走農產品「拼盤」路線,愛上有機側重幾項產品,如台灣有機原生種黑豆 (黑皮黃仁)、原生種香檬,以及廚房比背脊保,譬如油、鹽、醋等等。

除了專做農產販售的O2O平台,YahooPChomeudn買東西等等八大網購平台,也於今年五月宣布聯手推廣台灣農產品,設立農產品專區。農民上架商品後即可販售,平台端則酌收上架費或平台服務費。

台灣現狀 觸及率仍有限

獵果鋪古碧玲小姐曾說:「要做好事,做對的事。」當許多消費者哀嘆食安恐慌時,其實仍有許多人,在「食」相關產業中默默耕耘,不管是上游食材生產者,還是下游食材運用者,都嚴正把關。無奈生產端與消費端難以串聯,即使一群人正努力堅守,觸及率仍有限。

O2O的概念,在台灣應用可謂普及;然而,O2O並非僅僅表示網上營銷/實體店購買的模式;其價值更在透過網路,精準地接觸更多目標對象。

若台灣的農產品平台,能跳脫目前百家爭鳴之景,先整合再分流,也就是先統整各產地和農產品,再依據不同族群消費者,提供不同服務;如此一來,才能更加發揮O2O價值,提高農產對消費者的觸及率。

美國Local Harvest推出「Local Food Near You」,提出類似GOOGLE MAP的概念,消費者可以尋找附近的食物,建立周遭的食材圈。

Local Food Near You頁面,以加州舊金山為例。                    鄭筑勻/截圖

對於如何分流,也許能參考國外案例,譬如Local Harvest以地理區域劃分,或依年齡層、依作物分類,甚至自己開創新型分類方式,再配合一些科技技術,例如行動APP,將能完整地串起生產端與消費端,讓好東西更容易被看見。

延伸閱讀

行銷芋頭減產滯銷 「好人」伸手相助對象
IGOODS愛物資 用購物模式做公益
農產品網購何處去?

更多新聞請看生命力新聞

這篇文章 一覽台灣友善蔬果電子商務 最早出現於 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