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8 20:01

夏令營課程 讓孩子「eye上大自然」

夏令營課程 讓孩子「eye上大自然」 | 華視新聞

江欣晏、魏宜綸  / 台北市

回想一下,上次到溪邊捕魚,利用鑽木取火的方式烤魚是甚麼時候的事情?又或者,我們有多久沒走進山林,聽聽蟲鳴鳥叫聲,抬頭仰望無光害的星空。現代有許多孩子,成天生活在水泥叢林,很難有機會親近大自然。但是到了暑假,他們可以透過營隊,回歸最原始的自然生態。

走出教室 以大自然為師

當課本告訴我們,全球暖化日趨嚴重,節能減碳刻不容緩;國家地理頻道二〇一六年十月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藉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的視野,紀錄全球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但是,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告訴孩子,這些看似遙遠卻又很近的地球環保議題呢?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每到寒暑假期間,有一群平時住在水泥叢林的孩子,會被家長送到特別的夏令營。跳脫以往課本式的教學,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和環保、生物等議題緊密接觸。這是「eye上大自然」所做的事情,一群致力保護生態的大孩子,帶著國小年紀的學生,一起探索世界。

林雨亭,小朋友口中的「小犀牛」老師,「eye上大自然」的創辦人之一。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前屏東技術學院)植物保護學系。生於宜蘭員山鄉,從小生活環境便圍繞著湖畔、溪流和山林,自然而然也對這片土地產生一份濃厚的情感。

二〇〇二年,在台大擔任研究助理的他,認識了當時的台大研究生陳彥宇(小湯圓老師),以及他的高中同學張啟彥(笑CC老師)。專於生物相關領域的三人,在台大的校園中,時常可以看見各個系所辦的營隊。於是心想,「如果我們也來辦,不知道會是怎麼樣?」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開啟了以大自然為主軸的兒童營隊之旅。

走進大自然,透過所見所聞教育野外知識。 eye上大自然提供

透過多元內容 挖掘不同興趣

「eye上大自然」的營隊種類相當多元,包括仿生科技營、環保科學童玩營、動力科學營、鍬形蟲甲蟲營、野外求生挑戰營等。以野外求生營來說,孩子能夠學習如何鑽木取火,以及,當在樹林中缺水時,要如何辨認哪些植物的根莖含有豐富的水分可以攝取;還能學會射箭、辨認蛇類等技能。環保科學童玩營則是透過可再回收利用的資源,去製作兒時玩具。

而這些不同主題的營隊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環繞「自然」主軸,藉由不同的教育課程及活動,使孩子接近自然、瞭解生物、進而愛護生態,重建人類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關係。

如何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和孩子培養情感、進而教導他們正確的觀念,成為一大挑戰。講師姜育祺表示,這樣的營隊,只能做到「傳道」,而剩下的「授業」以及「解惑」則是因人而異,「當小朋友發現自己對這些內容有興趣之後,他們可以自己去尋找資料。」老師能做的,就是在快樂的環境之中,讓孩子產生興趣。

講師姜育祺(大蝸牛老師)正在介紹長戟鍬形蟲。 攝影/江欣晏

心靈環保 降低欲望學習共存

除了寒暑假期的兒童營隊之外,平時eye上大自然也會舉辦「到校公益」的活動,讓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在放學後兩個小時的時間,去學習昆蟲、植物等不同的自然課程。林雨亭表示,很多孩子家庭的經濟狀況,無法負擔額外的教育費用,希望這樣的公益活動,能夠幫助更多孩童擁有學習的機會。

林雨亭老師向孩童介紹各類生物。 eye上大自然提供

「人類應該要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只是地球公民的一份子,不是地球公民的全部。」林雨亭表示,地球上有許多動植物,每個公民都有存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不該過分浪費地球上的資源,應該敦親睦鄰地去思考,我們有更多鄰居住在我們周遭。

「人類或許厲害,但也相對可怕,我們生存於地球短短的時間,立刻成為食物鏈上最高的位階,高傲的俯視所有資源。」對林雨亭來說,「環保」,應該從心靈上調劑。例如,富有的人不一定就要開大台的汽車,也能善用大眾運輸。人們需要降低自己的環境的慾望,學習共生共存,自然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小細節,去製造最低,甚至是零傷害。

透過實際動手做,讓課本中的知識更能實踐。 eye上大自然提供

延伸閱讀

導覽員謝平 二叭子的生態尖兵

都市裡的真叢林 北投樸門野蔓園

做一日農夫 讓都市人在坪林「出走」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夏令營課程 讓孩子「eye上大自然」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