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7 20:01

改善水污染 高中生設計無人船

譚恩如、黃晨昕

聯合國二〇一六年的報告指出,全球有逾億人感染到霍亂或傷寒等水污染相關傳染病。面對全球性的水質問題,澳門有三位高中生,解決了學業和技術上的困難,設計出一艘能夠檢測水質的無人船,希望通過科學的力量,改變環境惡化的情況。

入門課程激發興趣 一頭栽進機器人世界

澳門培正中學的何旻駿、梁竣皓、何雋軒三位學生,在設計與科學課程中,萌生對水底機器人的興趣,接觸到有關水質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何旻駿發現,「其實澳門現在很少監測水質,一些數據比較舊。我查過香港在不同海域有設置自動監測站,數據比較詳細。」因而激發靈感,設計監測水質機器無人船參加比賽。

小組上課中,他們了解到藍藻、紅潮等爆發,是環境污染而導致的。何旻駿說,「我們希望可以做一個工具監測水質,阻止嚴重污染爆發。」他同時也學習了3D設計課程,利用己身所學新技術,負責主要的零件設計。三人小組將自己設計的機器無人船取名為「SMART PLECO(清道夫魚,即垃圾魚)」,寓意是機器無人船能像垃圾魚一樣,清理水中的污染。

機器無人船的運作是通過收集水的溫度、酸鹼值以及DO(溶氧度)等數據,繼而進行水底污染的分析。通過機器無人船在水底的動線,可以繪出污染分布圖,藉此將清楚看出污染分佈的位置,更可依此數據,加以分析,並交給政府單位做出友善水質的措施。

機器無人船可利用遙控器或電腦軟體操作,定位採樣地點後,無人船將會自行按照地點航行。自動之外,也可以採取人工操作的方法,採集水的樣本。而其獲得的所有數據,將存儲在記憶卡內,提取之後可以再交給實驗室做更細緻的分析。從這樣的分析,得到超標數據,就可以預先知道未來海底此範圍,可能會發生的污染。

畫上商標的機器無人船SMART PLECO(清道夫魚,即垃圾魚)模型 圖片提供/何旻駿

無畏技術壓力 獲英特爾國際大獎

設計期間正是小組成員們的升學關頭,但是他們不僅妥善分配了時間,協調學習與工作,還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安排時間有一套,何旻駿說,每天下午三點半放學後,馬上就到實驗室工作、畫圖,一直到八點左右,回家溫習功課。

技術上的突破,更是獲獎的一大關鍵,何旻駿與組員希望增強機器無人船的監測功能,不選擇用現有零件,而是從頭摸索。設計構想、3D繪圖、技術討論、縝密計算,再到零件組裝,他們不斷嘗試、修改。何旻駿說,像是機器人在水中浮力的計算,就花了不少時間。

繁忙的生活,帶來了收穫,雖然三人有著技術的困難、升學的壓力,最終還是完成了機器無人船的研究,並且榮獲了有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世界盃」美譽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l ISEF)的三等獎。

何旻駿、梁竣皓、何雋軒榮獲了Intel ISEF三等獎,與老師得意地拿著澳門區旗合影。 圖片提供/何旻駿
設計團隊成員何旻駿講解SMART PLECO的使用方式。 攝影/譚恩如

不斷優化機器無人船 盼能改善全球水質

市面無人船商品較少,就算有售價亦昂貴,學生作品的優點是,成本較低,但是走到產業化還需要一些時間以及改善更多功能。何旻駿希望,他們的作品能夠賣給教育機構,去做水質研究,或者是賣給政府,能夠有教材來教育學生,建立水質環保的概念。

目前機器無人船還有著由於水流風速而導致的船偏離航道,以及校正時間較長等的問題。何旻駿為自己設定目標:在高三畢業之前,新增其他的功能,讓無人船的應用範圍不只檢測水質,並且要讓探測地形優化,能夠適應更大的水域進行監測。他也已經開始著手,利用更好的算法來優化、修正航道。

雖然曾經一起合作的夥伴何雋軒已經畢業、梁竣皓準備升學,但是何旻駿堅持著做好無人船的理念,「就算團隊只剩我,我也會繼續優化無人船」,他充滿著對於未來想要改善澳門,以及全球水質情況的期待。

採訪側記

採訪過程中最深刻的一句話:「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我們自己做的。」雖然受訪者只是一位十五歲的高中生,講話時還帶有點青澀與緊張,但對於自己的作品,是很自信的,相信Smart Pleco的確能做到他們預想中的模樣。

延伸連結

環保天燈 讓升空的不再是垃圾

不鏽鋼吸管 免丟棄更環保

大學生將燒金紙電子化 降低空氣污染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改善水污染 高中生設計無人船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