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3 20:01

青年迴游救文化 用金工扭轉部落

李翊甄、廖品鈞  / 屏東縣

在屏東縣牡丹鄉,有著一個宛若世外桃源的秘境,蓊鬱的樹木包圍了整座山,百年穀道的盡頭是日據時期神社遺址,遠眺太平洋上的蘭嶼。屬於南排灣族的高士部落,因為開發的早,又經過漢化,部落傳統原住民文化面臨失傳危機,青年長期在外地求學,早已跟部落脫節。會說母語的人寥寥無幾,許多珍貴的文化也隨之流失。經過自然資源調查,了解當地生態,也與耆老訪談,探究部落歷史,部落開始發展金工藝品以及部落旅遊產業。近幾年蓬勃發展,吸引青年返鄉,開啟他們的尋根之路。

在高士部落,抬頭仰望就能看見滿天星斗。 攝影/李翊甄

結合部落故事 建構在地金工工藝

位在中央山脈南端的高士部落,緊鄰著太平洋,生態豐富,隨處可見蛇、蛙,雨後還能見到滿地的蝸牛。高士部落在日據時期曾是政教中心,族人向心力強,辛勤耕耘,因此有最勤勞的部落稱號。雖然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但部落經漢人開發後,又因缺乏文化意識,導致文史資料未受妥善保存。和其他原鄉部落比起來,少了屬於自己部落的產業。

八八風災重創高士部落,社區發展協會希望能建構在地工藝,將當地古老的故事融合金工,幫助部落重建,希望找出別的部落沒有做過的事,並且和社區文化相關。經過耆老訪談,資源調查過後,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秘書張美惠找到了屬於部落的故事,並申請多元就業方案,讓有技能的部落年輕人回到家鄉,教居民製作金工藝品,由社區發展協會主導的「鑫工坊」也隨之誕生。

鑫工坊的作品都出自於蘇政元之手。 攝影/李翊甄

在鑫工坊的每個作品上,都能看到螺旋的圖騰,這來自於高士部落的傳統習俗。在排灣族文化裡,蠑螺,族語叫 nashi,音同太陽,被視為太陽的象徵,因此父母會將蠑螺的口蓋製作成項鍊送給長子,希望他一生能像太陽一樣燦爛,也意味著作為長子所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

螺旋的圖騰搭配編織,每一個作品都是獨一無二。 攝影/李翊甄

青年二度返鄉 只因對這片土地的愛

金屬絲纏繞而成的線,串上晶瑩剔透的琉璃珠,經編織,扭轉出不同的樣貌。看似簡單的纏繞動作,力度的拿捏,是掌握作品左右平衡、美感的關鍵因素。每個作品都有背後的故事,就如同背後的創作者一樣。戴著細框眼鏡,身上掛著一條貓頭鷹項鍊,他是鑫工坊的負責人 — — 蘇政元。

從小在基隆長大,對於部落的記憶僅存片段,一開始回到部落是協助社區進行影像紀錄,保存文化,卻在無意間接觸了金工產業。「金工」,意味著金屬工藝,利用金屬作為素材,加上藝術家的創意,構成每一樣精緻作品。

當時高士部落社區尋求公部門協助,邀請老師到部落上課,希望發展社區特色產業,邀請社區青年,學習這項技藝。上這門課的蘇政元學著學著,逐漸培養出他對手工藝的熱情,決定留在部落,繼續做下去。

起初,蘇政元對於剛成立的鑫工坊,發展潛力十分有信心,但隨著時光流逝,熱情不再,願意留在工坊幫忙的人逐漸減少,明明是部落的產業,卻只剩他一人在苦撐,身心俱疲的他,決定離開這個崗位。

難熬一人傳承部落產業的孤獨無力,曾在外面開工作室、也當過婚紗攝影,前後來回了部落兩次,最後還是因為對部落的愛回到家鄉,這份愛是支撐他走下去的動機。蘇政元說:「工坊其實是一個可以讓部落青年回來工作的環境,不必為了打工、工作而跑到外鄉。」像蘇政元這樣青年返鄉的案例並不少,近幾年回到部落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為部落帶來新氣象。

融合在地文化 致力於產業發展

高士社區發展協會成立十二年以來,聚焦在發展社區總體營造產業方面。張美惠說:「社區透過在地知識的建構,轉換成為產業,就能讓他們有收入,有了回饋機制就能有基金,永續規劃做想做的事。」用這些產業賺的錢,回饋給在協會工作的青年,讓想回家發展的青年沒有後顧之憂。

「呼!」參加部落旅遊的小朋友,用盡力氣生火。 攝影/李翊甄

除了鑫工坊外,社區也有高士佛澤蘭茶、香菇、紅藜等農特產品,並推行生態導覽以及部落旅遊。其中最具特色的「vuvu的婚禮」,就是根據部落傳統婚禮 — 揹婚,而發展的遊程。遊客們扮成新郎、新娘、兩方親屬,換上以紅色系為主的高士傳統服飾,實際舉行一場婚禮,內容豐富,包含搗麻糬、製作傳統的勇士便當,吸引許多團客前來,體驗屬於高士的文化。

參加揹婚遊程的遊客換上高士傳統服裝,體驗傳統婚禮。 攝影/李翊甄

青年返鄉找記憶 搶救文化斷層

由於高士部落只有一間國小,畢業後,青年們紛紛到外地求學,對於家鄉的記憶逐漸流逝,會說母語、懂家鄉傳統文化的人已經少之又少,產生文化斷層。村長李德福說:「部落有多少資源就會投入在返鄉青年上,因為再過幾年,這些青年們可能已經不認識部落,甚至幾年後,母語也可能跟著消失。」

屏北高中小清華們向耆老學習製作童玩。 攝影/李翊甄

近幾年社區把重心放在文化傳承上,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暑期工讀計畫,也和屏北高中原住民專班 — — 小清華合作返鄉服務,藉由漫長的寒暑假時間,讓年輕人回到部落,認識自己的文化。此外,部落也會透過傳統慶典,五年祭、迎祖靈、去瘟神等活動,加深居民的凝聚力。

蘇政元說:「部落的傳統技藝,耆老如果離開世界後,記憶就會有斷層,沒辦法延續下去很可惜,有機會能透過青年傳承下去,蠻不錯的。」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青年回到社區,為部落的文化盡一份心力,找回屬於他們的根。

採訪側記

因為參加活動剛好有機會能到高士部落住兩個禮拜,體驗當地人的生活,記錄在地故事。高士部落是一個很美的地方,在鳥居的山丘上,能遠眺日出,看到太平洋上的蘭嶼,夜間能見滿山滿谷的星空。視野開闊,坐在瞭望台,微風徐徐吹來,煩惱一掃而空。除了美景外,特別有印象的是揹婚遊程,讓遊客「演」一場婚禮,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婚禮角色,從提親到結婚,每個環節都精心設計,十分有趣,看著遊客們個個笑得開懷,就能看得出社區發展協會和青年會的用心了。

延伸閱讀

用心打造 愛意寄情於金工

利格拉樂阿烏 從排灣女性出發

「喜娃」網站 部落旅遊好幫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青年迴游救文化 用金工扭轉部落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