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9 20:01

旭海生活小學堂 讓孩子有溫暖的家

在屏東縣牡丹鄉的旭海村中,有一間簡餐店,稱作「旭海生活小學堂」。每天,旭海的孩子們會在裡面上課、用餐和其他的孩童嬉鬧,老年人也會來這裡聊天、做菜和孩子互動,小學堂總是充滿朝氣和溫馨的氣氛。看著這些因為親人長年在外工作,平時沒有人照顧的老人及小孩,露出愉快的笑容,創辦人潘儀芳溫柔地說,這間小學堂是大家的第二個「家」。

曾為公職人員 為了孩子辭掉工作

旭海村裡工作機會稀少,許多年輕人在外地就學或工作,而在家鄉裡的阿公阿嬤就一肩擔起照顧小孩的責任。但老人家年紀大,沒有體力長時間陪伴他們,於是這些孩子經常無人照顧。潘儀芳在旭海長大,到外地工作多年,回到家鄉後,看到這些缺乏陪伴的小孩,心裡非常不捨,便開設旭海生活小學堂,在這裡,這些孩子有個免費的安親班,可以在裡面用餐、寫作業,並得到溫暖的陪伴。

潘儀芳本來在中科院擔任國防技術員,十幾年前回到旭海。在工作之餘,她會到旭海國小幫忙授課,沒有小孩的潘儀芳將這些孩子當作親生兒子、女兒,十分疼愛。然而,有些孩子常常在她上班時發生意外,她卻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沒辦法第一時間救援。

從自身經驗悟出關懷孩子的重要性,潘儀芳難過地說她小時候到河邊游泳,差點溺水,長大後覺得不要讓旭海的孩子發生一樣的意外,她說,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如果孩子們遭遇危險,而大人不幫助他們的話,他們就很容易受傷,不管是身體還是心靈的傷害,都可能造成心中巨大的陰影,甚至一輩子無法走出傷痛。

一番掙扎後,潘儀芳毅然決然地辭掉穩定的工作,賣掉自己的房子,開設旭海生活小學堂,讓放學後家裡沒有大人陪伴的孩童能有個歸宿,除了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也希望長年在外地辛勤工作的父母,可以放心地將孩子寄託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小孩子們吃午餐的畫面,大家一邊吃飯一邊聊天。 圖片提供/旭海小學堂

受村民幫助 小學堂度過難關

「創辦小學堂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不足,還有人手不夠用。」潘儀芳解釋。小朋友平時在學校裡吃午餐,而早餐與晚餐則由小學堂提供。除了服務小朋友外,也貼心照顧獨居或行動不方便的老人三餐,然而,這些還不是所有的花費,小學堂更會提供緊急補助金,幫助孩子們購買書籍、去醫院看病等等。這些都依靠簡餐店的盈餘,因此資金非常吃緊。

潘儀芳說,一路走來,生活小學堂受到很多貴人幫助,例如,許多志工會教導孩子一些免費課程、長大後出去工作的孩子也會帶食物及生活用品回來、或是有老人家領取政府發放的米,就會拿一些來小學堂、阿嬤們也會做手工藝品讓志工義賣,這些義賣的錢部分會給生活小學堂作為日常用品資金。

至於人手的部分,有時候老人家生病,潘儀芳就必須一邊照顧老人一邊帶孩子。幸好一些熱心的志工會來幫忙,或者是寒暑假時,年紀比較大的孩子會回來小學堂照顧較小的孩子,村子裡的一些阿嬤會幫忙煮菜,除了供應給孩子外,也會將飯菜包成便當,送去給年長或行動不方便的老人。

村裡的阿嬤會來幫忙旭海小學堂煮菜、送便當。 攝影/陳姿如

潘儀芳笑著說:「以前大家都會覺得這個小學堂是我自己做的,現在大家會把這裡當成一個家,認為小學堂是大家的。」村子裡的每個人彼此互相協助,「大的帶小的」,年輕的幫老的,不需要依靠企業或是政府,而是透過整個村落的力量來撐起這個「家」。

像種子一樣 把愛傳出去

有些小孩說以後要回報潘儀芳,她都笑著回答:「你們不用為我做什麼,你們可以用我愛你們的方式,去愛別人就好。」她希望每個小孩都可以像一顆顆小種子,將成長中所獲得的愛向外發散,讓更多人可以得到生活中的溫暖,她希望孩子可以將得到的愛分給大家。

孩子撒嬌似地窩在潘儀芳的腿上,兩人快樂地笑著。 攝影/陳姿如

每逢聖誕節,生活小學堂都會舉辦「敬老日」。孩子們會在這一天幫老人家擦臉、洗手,並表演舞蹈讓他們觀賞,潘儀芳說,「老人家都會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母親節的時候,小孩除了寫卡片送自己的母親,也會準備幾份給平時常來小學堂的阿嬤,或是畫圖送給不識字的阿嬤,她們收到這份溫馨的禮物,都會笑得非常開心。

村子裡面長年獨居的老人們,因為在生活小學堂裡頭和孩子互動,而感受到家的溫暖。潘儀芳說:「以前老人家會說,老了等死,現在來小學堂,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有價值,可以為大家做一點事情。」例如一些老人會來幫忙煮菜、送便當,或是將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或圖畫拿去義賣,再把錢回饋給生活小學堂。

「我們以後想要回來幫忙小學堂還有旭海的人。」目前就讀牡丹國小四年級的周育辰說,他從一歲就來到小學堂,在裡面受到照顧,和來到這裡的小朋友一起長大,每天,他們會一起寫功課、用餐和打球,對他而言,小學堂就像第二個家,他說:「他們是我的兄弟姊妹,在這裡大家都是一家人。」

「在小學堂,有人出事了,其他人不會因為不是自己的親人就不幫助對方。」潘儀芳說,有時候一個孩子不舒服,其他孩子就會幫忙照顧他,或者是帶小孩和老人一起出去,孩子會自動攙扶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家。老人們喜歡和孩子聊天,分享他們的經歷和故事,孩子也會主動做料理給老人們品嘗,他們沒有血緣關係,卻把對方當作自己親密的家人,互相扶持。

展望未來 讓小學堂更普遍

「我們希望未來會有一個更大的教室,小朋友和老人可以一起使用,讓他們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潘儀芳說,未來教室會有小型的醫療設備,當老人和小孩發生緊急狀況的時候,可以直接在教室裡面治療。

潘儀芳期許未來在許多村落都有像生活小學堂這樣的地方,當偏鄉兒童需要幫忙,就可以很快地找到人協助,出去外地辛勤工作的家長們,也可以不用擔心讓小孩子單獨在家。她更鼓勵更多有心人回到原本的家鄉,帶著良好的規劃以及動力,做一些回饋家鄉的事情,例如幫助那裏的老人和孩子,或是做一些有創意的社區營造,帶動整個地方的生氣。

採訪側記

當潘儀芳說這裡的人們都會互相幫助,不會分你我的時候,是我採訪中最感動的一刻,在都市生活中,我們已經習慣了自掃門前雪的生活方式,人與人的互動越來越流於表面化,並不是真心地想要關懷對方,旭海小學堂的例子讓我看到,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人會為了其他人而犧牲自己的時間、金錢,甚至是將整個人生花在他人身上,讓我覺得非常的感動。

延伸閱讀

假日族語托育 扎根原住民文化

原民老人關懷站 編織母語的「技藝」

展開雙臂 用愛與包容助更生人重啟人生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旭海生活小學堂 讓孩子有溫暖的家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