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因應新課綱 「主題式教學」正夯!

陳璽鈞 採訪/撰稿 張書堯 蔡育達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108課綱在上個學期正式上路,這為台灣教育帶來什麼新浪潮呢?現在各個中小學掀起一股主題式教學的風潮,也就是,打破傳統分科授課的方式,而是用「同一個」主題串聯各科、共同教學,比如新竹市的茄苳國小為了讓學生在校園做3D彩繪圖,事先的數學課學透視圖,生態課學習觀察環境,美術課實際操作。帶您來看還有哪些有趣的課程。

嘹亮的鑼鼓聲響徹開闊的操場,舞獅翻騰起舞,大小臉生動活潑。他們是新竹縣芎林國小的方口獅隊,原本以武術強身的方口獅是客家獨有文化,2003年芎林國小為了延續在地傳統,成立客家獅學生社團。

2016年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將在外國實施已久的主題式教學帶進台灣,從雙北到宜蘭已有52間學校,超過3000位學生參與,2019年更前進新竹的芎林國小。新竹縣芎林國小學生田易弘:「電視上的舞獅跟這個不太一樣,它嘴巴正正方方的很帥,這獅頭只有客家有。」新竹縣芎林國小美術老師劉文平:「先圓然後再揉成一個超級小的水滴,是不是像一個牙齒。」

學會舞獅,還能DIY可愛縮小版獅頭!主題式教學打破傳統,分科獨立上課的框架,用同一個主題共同教學,有美術課的勞作,體育課實際操練,還有社會課的歷史背景介紹,各科串聯找回客家方口獅,過去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脈絡。新竹縣芎林國小學生林耀銘:「我覺得好玩學到很多客家文化的東西,是你在課本學不到的。」

新竹縣芎林國小校長孟繁明:「希望孩子在學校能夠看到自己本身在地的文化,你才能夠對於,我們所謂的文化的認同,跟國家的認同,才會有那樣強烈的感受,而不會像失根的蘭花一樣。」

主題式教學講師羅貫庭:「公共藝術要幹嘛?它希望我們的人,平常可以跟我們生活周遭的東西有一些聯結。」看著投影片,學生眼神發亮,專注的聽老師解說。多年來重視環境教育的茄苳國小,也加入主題教學的行列,運用一週的課程,打造更有「藝」思的校園。

記者陳璽鈞:「教室如何不一樣,教室不一定侷限在小小的空間,也可以延伸到校園,像是這一塊,原本是茄苳國小的鉛球投擲圈,在學生的巧手之下,將成為一幅美麗的畫,成為公共藝術。」

校園成了畫布,讓學生自由揮灑,實戰經驗中更學習到團隊分工,除了操場上的大池塘,和回收場的花園,最難的挑戰,就是坡道上的3D彩繪。這時主題式課程中,數學課學的透視比例派上用場,彩繪任務順利完成。新竹市茄苳國小學生王育恩:「就是在畫的時候,雖然就是手會這樣子,變成這樣子,可是就是很開心,因為看到自己畫的東西都可以跟別人分享。」

新竹市茄苳國小校長謝佳曄:「我覺得孩子們非常不一樣的是那個眼神,跟那個就是學習的眼神,學習的目光,就是整個亮起來了,而且對這個學校的校園環境會更有感情。」

2016年全球教育改革領頭羊芬蘭,啟動新課綱,以主題式學習為教育方針,而美國、歐洲、紐西蘭和日本,也已實行多年。隨著108課綱正式上路,孩子在課堂外的多元學習,以及如何應用在生活上,逐漸受到重視。結合各科目領域的主題式課程,顛覆傳統走出書本,為孩子創造不同的教室風景,也找回上課的樂趣。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