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疫情教我們的一堂課」 教室在我家 不上學行嗎?

林季霏 採訪/撰稿 吳之銓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在家裡、在宿舍、在餐廳,在任何地點、都可以上課!全球疫情的危機,加速了數位教學的普及化,也正在翻轉台灣的教育模式!像是公益線上教學平台、均一,在延後開學的寒假期間,線上使用的學生人數暴增到去年同期的2.2倍。另外,由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所創辦的無界塾實驗學校,則是首開先例,在其他學校延後開學期間,仍然透過線上互動教學的方式,天天上滿八個小時。連體育課也可以透過遠端視訊,讓學生在家裡跟著上課。經過這場教學實驗,老師們意外發現,透過視訊的線上教學,比起傳統教室裡面對面的課程節奏更快,竟然讓學生們更專注了!這項改變帶來的另一個思考面向是,當線上的數位教學已經可以取代傳統教室,讓學習不打折,甚至可能更有效率。那麼,學校和老師的定位和存在價值,恐怕都必須重新調整。

雲林拯民國小學習發展處主任胡茵:「學校跟老師實體存在的價值是什麼,這題滿難的,讓我想想看…。」

很少人思考學校和老師為什麼存在我們身邊,因為幾千年來,這是不變的定律,師者,之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自古以來的定律,直到新冠病毒打亂了到學校上課的步調,如果有一天不能到學校,大家都在家裡上課,孩子們會怎麼做?

雲林拯民國小學生:「打電腦、吃東西、玩手機、看科幻小說、看書,12點起床,9點起床,我都很晚睡,睡到8點多再吃早餐。」

這不是想像,2月2日當教育部宣布延後開學,當時正在上課中的無界塾實驗學校,面臨該不該停課的抉擇。

台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葉丙成:「我們的學制和別的學制是不一樣的,我們其實一月初就已經開學了,所以當政府當教育部宣布說,因為疫情的關係學生不要來學校,我們要延後開學時,那時我們正好是學期已經過一半,學期過了一半,這時候要停課三個禮拜,對孩子來講,那學習是會,整個學習就毀掉了。」

台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葉丙成:「在家裡還能繼續維持原來的學習進度的時候,而不是讓他退步的話,我們確實只能,必須要頭洗下去,就是用視訊的方式來做。」

台北市無界塾教育機構語文課老師林嘉怡:「最擔心找不到學生,非常擔心說如果他家裡網路狀況不好,或是他自己搞不清楚狀況,那如果我找不到人,我要怎麼辦。」

無界塾利用視訊會議的軟體,教孩子怎麼在家連線,全校師生在緊張、亢奮的心情下,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實驗。

台北市無界塾教育機構語文課老師林嘉怡:「他們覺得新奇,因為這是他們沒有嘗試過的事,過半的學生現在回來是懷念,因為在家裡可以不用通勤,可以起床不用準備就開始上課,意外發現平時安靜的學生,他們的聲音變得很清楚,因為只有他跟他的麥克風,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聽到他想表達的東西,所以對這樣的學生來說,他的發言變很好。」

每個人緊盯電腦,有人因此變得專注,當然有孩子剛睡醒,頻頻打呵欠,也有家人很自然地入鏡,讓老師很意外的是,孩子上數學課時,因為搭配清晰的圖解,理解程度比在實體課效果更好。

台北市無界塾教育機構數學課老師顏美文:「在家裡寫功課好像沒那麼專注,可是因為有互動,所以他的專注度會一直跟著老師的節奏在走。」

遇到分心的學生,老師就線上戳他們喊名字,需要分組討論,老師可以切換不同的聊天室,甚至上體育課。

用線上大富翁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間裡也能拍手、開合跳、伏地挺身,原本孩子預期在家上課可以輕輕鬆鬆,卻沒想到反而更累。

台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葉丙成:「在這三個禮拜我們試出很多滿寶貴的模式,比如下課的時間要做些調整,本來只有十分鐘,現在要調整更長,讓孩子可以更放鬆,因為在教室聽老師上課一小時跟在視訊聽老師上一個小時,那個專注的程度差很多。

電腦一端,每個孩子的眼神正在做什麼,幾乎無所遁逃,比起傳統看影片看到睡著,視訊教學讓孩子的學習狀況清楚呈現。

台北市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葉丙成:「期待是因為這樣,台灣有更多老師,以前從來沒考慮過數位教學的,這次終於開始考慮到數位教學,這比單獨錄影片難度更高,一旦他做過這個事情之後,我覺得台灣的老師可能在接下來幾年,我們在數位教學數位學習這塊,可能我預期台灣的教育界會突飛猛進。」

葉丙成創立的無界塾實驗學校,不只開先例,在學校空無一人的情況下,用線上視訊取代實體課程長達三週,他所打造的PaGamO線上教育平台,也在香港疫情停課期間,被270所中小學做為線上教學的資源,根據台師大調查,台灣數位學習領域研究在全球名列前茅,而台灣最多中小學使用的均一線上教育平台,2012年由誠致教育基金會創立,短短8年已經提供超過1萬4500部教學影片,註冊使用人數超過180萬人。

雲林拯民國小數學老師宋婉榕:「很清楚看到孩子,這一天花了多少時間在這個平台上學習,然後他在平台上花的時間,又做了哪些任務的學習,所以整個數據化可以很快速幫助老師去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狀況。」

當黑板被平板、電腦螢幕取代,遠端教學的威力是否有可能讓一間間教室、學校 跟著被取代。

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系主任任慶儀:「1920年代以後就常有人問這件事,最早是教學影片,到了50年代,我們有所謂的教學機出現了,會不會教學機以後也取代老師,也又問同樣的問題,然後到了70年代,大家都知道電腦開始了,一直到今天有很多比如視訊的部份,老師上課可以一對多,是不是可以取代老師了?從整個將近一百年的歷史來看,它永遠沒辦法取代老師,但是不可否認,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的工具,而且到今天的社會,它是一個必需的工具。」

無界塾實驗三週的線上課程後,最終回到學校上課,實體學校無可取代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雲林拯民國小課堂上人手一台筆記型電腦,儘管如此,老師沒有忘了黑板的作用。老師:「答錯沒關係,我覺得這個錯誤很珍貴,因為這個錯誤幫助接下來的人,在做思考的時候可以避免事情發生。」孩子被鼓勵勇於發言發問,答對了不鼓掌,而是用他們的共同手勢。

雲林拯民國小學習發展處主任胡茵:「這個喝采就是我們很期待孩子,除了可以肯定自己,像他肯定自己就會這樣我要為自己喝采,為別人喝采,這是可以看到自己跟別人的亮點,之所以選擇喝采的原因,是因為拍手會干擾到原本正在進行的節奏,還有的是我們有個音量表,從0-5告訴孩子你在什麼時間,你要控制你的音量,讓他適當地發出來。」

老師不會大喊要孩子不要講話,班級名稱不是幾年幾班,而是好奇、熱情、樂觀、感激、自制、堅毅、社交智慧,將七大品格融入校園裡。

雲林拯民國小學習發展處主任胡茵:「學習本身它不只是學習知識的內容,它還包含很多互動,然後視訊他沒辦法取代的是人跟人之間的溫度跟交流。」

台中教育大學教育系主任任慶儀:「趨勢大師曾經講過這句話,科技發展到極限以後,其實會產生一個反動,我渴望人性,那我渴望人性,我需要跟真的人在一起,我需要感受他的溫度,所以小學裏面我們非常強調人際互動,所以我們這幾年台灣政府在推合作學習,你要成一個隊伍,你要合作你要交談。」

人格素養從小培養,孩子窩在一起凝聚向心力,彼此觀察、互相幫忙,於是有人在聯絡簿裡畫下,感謝同學忍受其臭無比,很堅毅地掃完廁所,感謝爸爸做到社交智慧,因為他沒把作業丟掉,七大品格字裡行間的幽默,有對同學的肯定、對家人的感激。

雲林拯民國小學習發展處主任胡茵:「學校之所以叫學校,不是它只是一個把孩子放過來的場域,如果這樣的話,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成為學校,學校之所以是學校是因為他要學習發生,你知道會有一群人在這裡等待你,跟著你有一樣的目標我們要一起學習,會讓你更想來這裡跟大家一起,儘管你在家裡可以做到同樣的事情。」

無界塾實驗視訊教學的過程中也發現,知識的傳達可以被取代,但人性的溫度,藉由互動所激盪出的品格教育,卻是網際網路所無法連結上的。

台北市無界塾教育機構語文課老師林嘉怡:「妳叫他們真正的視訊上課,他們還是比較喜歡跟同學一起玩耍接觸,視訊上課有一個滿沒溫度的地方就是,下課不是真正的下課,因為下課時間就是自己的時間,沒辦法跟同學聊天做一些事這樣。」

下課一起玩耍、在秘密基地一起挖土、用樹枝蓋房子,一起做些無聊的事情,都讓孩子開心無比,數位教學的確可以讓學習更靈活有趣,但一群人一起學,學校不只是授業解惑,還多了數位遠端所難以傳達的溫度,學校與老師千年來的價值恆久不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