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耕隊在非洲受重視

對於非洲,國人的印象除了“黑暗大陸”之外,或許就是貧窮的代名詞,但就在這個、氣溫往往高達四十度,疾病叢生的地方,正有一群中國人,在那裡、付出了大半的青春,將台灣寶貴的農業經驗,一點一滴的灌輸在非洲大地上,他們是中華民國農技團,從非洲幾內亞比索的首都出發大約兩個小時,在這樣黃沙滾滾,後車幾乎看不到前車的黃土路上,曲曲折折的走了40分鐘,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在這片向來有黑色大陸之稱的非洲內陸,居然還看得到自己的同胞,而且一待就是一,二十年,甚至在這裡渡過了大半生盡管隨工業化的腳步,台灣早已經脫離了農業社會,但在農業上的點滴成就,卻像種子一般,隨著過去的農耕隊,如今的農技團,在何止千萬里的非洲異地上開花結果,這對於當地人而言,,就像神農再現。

這裡是非洲另一個國家甘比亞首都近郊的斑竹釘蔬菜專業區,當地婦女正穿著傳統的藍布服裝,又唱又跳的感謝著一年來的好收成,但不同於以往的,過去看天吃飯,感謝的是天,而如今在農技團的指導下,感謝的是人,一個已經在非洲待了25年的中國人。

雖然是幾套包括了掘土和灑水用再也簡單不過的農耕用具,但對落後的非洲地區來講,這已經是賴以維生的必需品了,靠著他們加上農技團的指導,不但在這原本是黃沙滾滾的沙地上,開出了一片綠地,長出來的小冬瓜,空心菜和芥藍這些在台灣再也熟悉不過的蔬菜,更因為可以外銷英國,供不應求,更讓這裡的農民,發了一筆小財。對於這些成年在非洲辛苦耕耘的農技團成員來說,非洲早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第二故鄉,盡管隨著歲月的累積,活動力或許不如從前,但經驗的傳承卻是有增無減,不過對於這批平均年齡超過50歲,付出了大半青春在異鄉土地上的他們來說,最擔心的或許不是什麼時候要退休,而是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誰來接棒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