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家園 阪神經驗可茲借鏡

  地震災後的悲情讓人不忍,但是如何重建家園更是當務之急,今天我們就要告訴您日本阪神大地震後,他們是如何有計劃的重新建立自己的社區,而我們又該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復建機制以有效的重建家園。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至今已經九天了,許多救難救助的畫面讓人感動,而當淚乾後,我們更該思索的是,未來該如何面對。許多人的家園毀了,曾經是避風港的家現在只剩下無限的哀傷與茫然,這樣有家歸不得的情形看了讓人鼻酸,如何可以讓他們早日重回溫暖的家,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而在重建工作開始的同時,我們可以先看看四年前,阪神大地震災後,神戶地區重建的經驗:九五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讓許多神戶地區的居民流離失所,在一片廢墟中,阪神地震受災戶住在臨時住宅裡,耐心的等待政府整體規劃完成,同時受災戶們在清理過的空地上種花,當春天再度來臨,曾經吞食掉許多人命屋舍的土地上,開滿了鮮艷的花朵,受災居民看著他們親手種植下的金木犀,他們稱之為【希望之花】。

  這個真實的故事提醒了我們,災後需要重建的,不只是房舍,還有心靈與文化,而在重建的過程中,要考量的實在太多了。但這樣的觀念,在執行起來卻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基本上,每戶人家的受災情況不同,要如何妥善的規劃整體社區重建,需要政府相當的智慧,以及民間的配合。

  再來看看阪神地震後,居民以公共利益為優先的例子;在阪神地震後,規劃單位預計以十五年重新塑造神戶,民眾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寧可在臨時的房屋中等待,十四個區的民眾響應政府的號召,在清理出來,等待建築的空地上種花,守護著希望之花綻放,而政府在安置了民眾的住所後,考量神戶的歷史風貌,生活機能,依照規劃進行復建。

  目前的神戶,已經很難看到地震後的痕跡了,就像是浴火鳳凰般的有了新的社區生命。而且新的都市生活機能,比起過去的還要好。

  災後的重建是個非常浩大且影響深遠的工程,不但需要硬體的妥善規劃,更需要軟體方面,人性的考量。每個社區都有屬於他們的歷史文化,這次的不幸是否能化危機為轉機,讓社區重新活起來,這還要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周婉麗 黃賜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