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宮新走向 國際化 本土化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它典藏之豐富、建築之雄偉,可以說是中國人的驕傲。但歷史因素,也讓故宮似乎披上一層神祕的面紗;新政府執政之後,故宮的掌舵者換人了,新院長杜正勝苦心積慮,希望能讓故宮轉型,變得不再感覺嚴肅和冰冷。夜間新聞"HOTPEOPLE"專題,我們來探討故宮的轉變。

  矗立在台北外雙溪的故宮,過去給人的感覺是嚴肅的、遙遠的,而擔任院長多年的秦孝儀,他濃濃的蔣家色彩,更讓故宮予人威權的,甚至權貴的印象。這一切隨著新政府上台而有了變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門大廳,蔣公的銅像被移走了,整個空間顯得明亮而現代,這小小的改變,只是新院長杜正勝改革的一個例子。學者出身的杜正勝說,國際化和本土化是故宮要走的方向,儘管外界對所謂本土化有不同的意見,杜正勝有他自己的堅持。

  身處公務機關,杜正勝不願意成為官僚體系下的一個照章行事的橡皮圖章而已,他說他有自己的思想。故宮的發展不應被數十年前的法令規章給綁住,社會變化迅速,應該要有新的思維,讓故宮走出去,鞏固它在國際間的地位,正是目前在進行的業務。但典藏文物要出國展覽,必須和對方簽訂司法免扣押的協定,如今已經完成和法國、美國及德國的司法免扣押。至於兩岸故宮交流,杜正勝說內部分歧不大,但卻有些憂慮。

  一直強調很願意拋出像要不要設分館這類議題,和大家一起討論的杜正勝,從學者到官員,剛開始最不能適應的是立法院所謂的監督文化,然而經過近一年的自我調適,杜正勝已經漸漸應付自如。抓住空檔,他總會拿起毛筆,盡情揮灑一番。從他最喜歡的兩句話,若有道理,不應緘默可以看出他俯仰不隨人的性格,而沈浸在音樂和書畫中的他,卻又是一種平易近人的親和。也難怪杜院長說,在故宮、只是他人生一個階段,他要做的是,將過去家長式的經營方式轉變成更平等、更民主,讓故宮也具有服務業的精神,以客為尊。(陳 昕 謝建文)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