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盧森堡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決定暫不取消對中國的軍售禁令。值得注意的是,當日的歐盟外長會議也決定取消對利比亞的軍售禁令,顯示中國給人的信任竟不如曾被稱為狂人的格達費所領導的利比亞。
對於中國這個新興經濟國,歐盟各國很難不受其利益所誘惑,因此法國德國大力支持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但北歐國家秉持一貫對理念的堅持而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英國和一些剛入盟的東歐國家則顯然受美國壓力而保留立場。基於對中國禁售令是在一九八九年對天安門事件做出的,而中國的人權狀況至今仍未改善,因此歐盟決定「需要更多時間考慮眼前的態勢」。
目前台灣並未發展核武和生化武器因此無法與中國抗衡,中國因此積極擴張軍備毫無必要,國際社會早就禁止中國輸出彈道飛彈技術,而歐盟軍售禁令更能積極防堵北京。同時,美國為了防止中國走出第一島鏈,危害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國家利益,當然希望台灣能一方面以軍力平衡兩岸關係,另一方面還能說服解放軍共同進行武器管制。就地緣政治而言,北京要在亞洲稱霸,將是鄰國無法接受的事實,第一個犧牲者將是常被中國威脅的台灣,而日本怎會對這個世界第二的軍事預算國毫無反應呢?日本、南韓、台灣都將會投入新的軍備競賽,也是中國對手的印度更是不願看到中國強化軍備,因此歐盟解除禁運將助長中國的軍國主義和國家主義,而亞洲的軍備和區域戰爭的可能性將大為升高,未來亞洲將處於脆弱的平衡當中。因此,各國軍售中國的結果,等於是將增加亞洲一般人民的負擔,台灣和其他鄰國將在沒有其他選擇下花費更多預算在軍備上。
由務實的理由觀之,歐洲在亞洲的首要利益是經濟,軍售中國將影響中國的社會及發展的經費,並增加其鄰國的軍事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將衝擊整個區域的經濟成長,反而降低歐洲商業拓展亞洲市場的機會。同時,中國是最迫切需要社會預算的國家,根據世界銀行報告,全球廿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十六個位於中國,而歐洲若干國家更是中國開發援助的主要捐獻國,在此前提下,如何可以坐視中國把可貴的資源花費在軍事裝備上呢?
因此,基於全球化下的人類福祉,禁止對中國出售武器是絕對有必要的。(台綜院戰略所研究員 廖宏祥)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