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陳水扁總統有關「中國不是本國,是敵國」的談話,引起了國內外不少的爭論,到底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錯?而這樣的說法,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的確值得我們理性詳細地來討論。
如果以中國超過六百顆飛彈對準台灣的事實,或者是北京當局在國際社會上無所不在、無所不用其極的外交打壓來看,中國當然是一個敵國,而且是一個要把中華民國消滅、把台灣逼到絕路的敵國。但如果僅以這個角度來看待兩岸關係,顯然是不夠的、也是不全面的。
現在的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台灣的第一大出口巿場,台商在對岸的人數也已經超過百萬人,兩岸通婚情形愈來愈普遍,而兩岸的各種社會文化交流,也是愈來愈密切。因此,如果對岸是百分之百敵國的話,那兩岸之間如此的緊密交流,根本就是不可思議的自殺行為。但如果只是看到彼此之間的經貿文化互動,就認為兩岸之間是朋友關係的話,那也過於天真浪漫,忘記了中國架在我們脖子上面的刀子。說中國是軍事威脅也罷,說中國是貿易夥伴也好,雖然呈現的都是事實,但也只是片面的事實。
這種一刀切,非敵即友、非友即敵的描述方式,事實上是過度簡化了兩岸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而且無助於瞭解以及解決彼此之間的複雜問題。簡單來說,兩岸之間是一種十分不正常的關係,是一種似敵似友、亦敵亦友的關係,是一種和平則兩利、對抗則兩害的關係。也因此,一方面我們把中國說成是恐怖的陰影、黑暗的勢力,可是現在卻又表示兩岸包機直航可以「雙向、對飛而且不中停第三地」,一方面強調對方是我們安全的威脅,但是卻又採取和好的動作,表示安全不是太大的問題。執政者不斷強調中國對台灣的敵意,可是另一方面又不斷努力向對岸丟出善意。也如此看起來十分矛盾的訊息,不僅國內民眾看的一頭霧水,相信對岸也是百思不解,也對我們在談判的誠意打上了折扣,甚至採取猜疑的態度。
因此,除非台灣就是認定對岸就是敵對的勢力,完全不想跟它打交道,而且一切也都是以圍堵或者對抗中國出發,否則如果兩岸還有和解、合作機會的話,就不應該一下子就把話給講死了、講白了。我們常講,外交是一種模糊的藝術,兩岸互動更是需要一定的模糊作為,解決之道,不在於要不要把中國是敵還是友講的那麼旗幟鮮明,而是取決於如何以及有沒有可能化敵為友?所謂以小事大以智,台灣的執政者為兩岸關係的任何未來發展,保留一定的運作與模糊空間,應該是展現領導人智慧之所在。
回顧過去,兩岸的互動一直都是變化萬千、錯綜複雜的形勢,現在當然是似敵似友、亦敵亦友,而未來的發展,更是一種可敵可友的關係,而這一切都取決於兩岸領導人的智慧,如果能夠少一點口水,努力化敵為友,相信這才是人民的衷心期待。(東吳大學副教授 羅致政)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