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劇增 白帶魚恐變高級食材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過去是平民美食的白帶魚,現在身價翻倍!因為中國市場大,看準這一波需求,漁業署打算以直航的方式,大量銷往對岸,現在環保團體擔心,因為中國需求猶如無底洞,價格已經飆漲的白帶魚,台灣人恐怕愈來愈難吃到。

師傅林宗漢:「白帶魚的肉質細嫩,用煎的或加進去米粉湯都好吃。」香煎白帶魚入口鮮嫩,過去這道料理是家家戶戶的平民美食,但如今因為中國來搶購,白帶魚價格連翻漲。

漁船滿載而歸,白帶魚魚身細長,閃耀銀白光芒,賣像絕佳,水產業者張永耀:「大陸那邊很愛我們的白帶魚,亮亮的身上又漂亮,和他們自己的白帶魚不一樣,他們的都用網子拖所以長得很難看。」

算一算補上岸數十桶,至少上百噸的白帶魚,裝箱後全都要賣到中國,張老闆經營水產20多年,他說台灣人不愛只有2指寬的白帶魚,而中國無論大小,來者不拒,水產業者張永耀:「現在從高雄運過去要2天,如果直航賣的話,一定能夠省下1半以上的成本。」

漁業署統計白帶魚飆漲,108年4月生產地港口價格1公斤只要39元,飆到132元再到159元,而消費地市場平均價格也跟著一路爬升,平均價差盤商都能賺上100多塊,若再出口到大陸,價格最多再翻上5倍,這是一門誘人的生意。

如今漁業署打算試辦開放6艘白帶魚船,直航中國販售,盼替台灣漁業開闢另一條經濟奇蹟,但也引發環團擔心,就怕造成白帶魚資源浩劫。

記者林彥汝:「台灣白帶魚如果要出口到中國,必須走小三通管道,先到金門報關、經廈門,再進入中國市場。如果之後,將開放運輸漁船直航中國,可以降低成本,提升魚價。只是中國需求相當大對台灣的漁業資源會不會有影響?

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徐承堉:「白帶魚的數量到底多少?總量沒有統計,有沒有管制呢?這辦法如果沒講清楚到時候大家都沒魚吃。」

台灣捕撈冷藏出口中國白帶魚,從2014年4噸到2018年暴增為13,720噸,環團擔心,如果沒有設「捕撈上限」或「總量管理」,加上缺乏環境評估,就怕短期只看到經濟收益,長期下來卻造成漁業資源枯竭。

責任漁業指標創辦人徐承堉:「其實大家要想想,開放直航大家都想賣給大陸。」就怕破壞生物鏈的平衡,白帶魚是台灣海域重要的中階魚種,2年繁衍下一代,數量劇減會影響鯊魚旗魚的生存,還有以他為食物的土托魚。

海洋大學教授廖正信:「我們對於白帶魚的調查其實還很缺乏,現在他變成大家搶的經濟魚種,其實我們缺的是要趕快來調查他的生長等等。」

雖然白帶魚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中列為無危物種,而在中研院,台灣海鮮選擇指南網站上是排在建議食用的綠燈,但其實我們對他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海洋大學教授廖正信:「你不能看短期的效益,長期的呢,這是我們該知道的。」

白帶魚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經濟魚種,而面對中國搶魚的來勢洶洶,經濟發展之下,漁業資源的保育策略也要併進,才能真正讓漁民永續發大財。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