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寮課輔班 為雲林孩子點燈|教育 在山海那一端|華視新聞雜誌

于 凡 採訪/撰稿 文楷城 攝影/剪輯  / 雲林縣

孩子們的教育不能等,學校做不到的,得靠社會各界的熱心協助。雲林縣口湖鄉的蚵寮村,有一個豬寮改建的免費課輔班,創辦人是當地第一位女村長陳玉釵,只有國小畢業的她,看到孩子們下課後到處遊蕩,決定成立課輔班,還自掏腰包聘請老師來幫孩子們輔導。20年來,參加課輔的學生人數已經累積近千人,就算經費不足,她也一路苦撐。體制外的課輔班陳玉釵的教育路,走過什麼荊棘和挫折。一起來看!

球一丟出,尖叫聲四起,你攻我閃,兩隊競賽的躲避球,是國小體育課的共同記憶。雲林縣崇文國小導師李昆志說:「只要做切割,切下來那塊,你要找20跟12的最大公因數」。孩子們坐在課堂上,想要專心學習,就得靠老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解說!雲林縣崇文國小導師李昆志說:「好這裡有沒有問題,沒有好啦,回去功課多兩樣,有沒有問題,有有問題」。

雲林縣崇文國小六年級的楊振偉,放學後的時光,正要開始,跟同學們道別後,他熟練坐上接駁小巴,沿途還有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孩子上車,他們有個同樣的目的地。蚵寮學堂老師李弘毅說:「上課回位置,不要再玩史萊姆了」。

崇文國小學生楊振偉說:「三年級的時候,我就是有一單元不會,然後來這裡,就是因為這裡有英文老師,所以我來這裡,差不多花兩天就背起來了,銀行那些,怎麼唸你唸給我聽,BANK」。

課輔班共有兩層樓,二樓、30坪的空間,坐滿20多位小學生、夜幕低垂的三個小時,孩子們認真畫畫做美勞或是寫作業、唸課文。從小一開始,振偉就參加課輔班,來自隔代教養家庭的他,阿公無力教導,只冀望他在課輔班,能夠解決課業上的疑惑。楊振偉阿公楊騏全說:「他以前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就是讀書比較不專心,去那邊慢慢地,老師學歷都很好,教他們功課,不會的去那邊問,所以學業上進步很多」。

頭髮黑灰夾雜、斯文憨厚的李弘毅,原本是國小代課老師,到課輔班任教,至今已快19年,為了偏鄉教育、他奉獻青春,近50歲了都還沒成家。蚵寮學堂老師李弘毅說:「課輔班它只是輔助功能,它也不可能超越學校,因為我們這邊本身,也沒有自己教材,最主要就是站在協助者的角度,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小孩,所以可以幫忙就盡量幫忙」。

一樓的教室,提供國中學生使用,課輔班聘任附近國中,數學、英文、社會老師,輪流來輔導孩子們的課業!雲林縣口湖國中數學老師呂雅慧說:「課輔班老師都是學校老師,所以其實我們很瞭解孩子,他不足的地方,或者是他的課業在哪裡,那我覺得銜接還不錯,我們對學生不陌生,學生對我們也不陌生,所以我們彼此一定,有一定的瞭解,所以他在課業不懂得,我們大概都瞭解,這個孩子他哪方面不瞭解,那個孩子他哪方面不瞭解,其實我們是很清楚」。

靠海的口湖鄉蚵寮村,人口大約兩千人,居民以海為生,加工烏魚子、剝蚵等,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城鄉巨大的教養落差,在這裡一代接一代,但這處免費的偏鄉課輔班,彷彿點了一盞燈,要為地方翻轉困境!蚵寮學堂創辦人陳玉釵說:「一個一個來,排好喔」。

65歲的陳玉釵,是蚵寮學堂的創辦人。不拘小節,做事爽快的她,總是每晚盯場,比家長還關心孩子們的學業,陳玉釵是土生土長的蚵寮人,年輕時和先生在街上擺攤賣麵,卻因雞婆個性,成為村子裡第一位女村長,成立課輔班也是她的創舉。蚵寮學堂創辦人陳玉釵說:「晚上七八點還是小朋友,阿公阿媽都出來找小朋友,比較雞婆,我就騎摩托車去繞一下繞一圈,繞一圈,那個小朋友有的在廟的地方,還是什麼地方,有吸毒在那邊,我說這樣也不行」。

擔心孩子們夜晚到處遊蕩,國小畢業的陳玉釵,靈機一動,決定號召親友居民、開設免費課輔班,協助隔代教養、清寒、單親和新住民二代,初期只有國小學生10個人不到,現在增設國中,人數多達30.40人,原本的教室不堪使用,只能將自家豬寮捐出、改建成兩層樓教室。蚵寮學堂創辦人陳玉釵說:「很亂這裡很亂,以前是在這間,第一節先功課,自己做功課,對老師來自己叫他做功課,這休息時間,因為我們休息時間是不可以出去,在這裡面你這麼大,怎麼吵怎麼鬧,都沒有關係,就是這樣排起來,排到八點半」。

其實,陳玉釵家中經濟狀況並不好,開設課輔班花費龐大,更讓她的先生林東言極度反對,夫妻從對立爭吵到陪伴支持,是什麼原因,讓林東言願意改變?陳玉釵先生林東言說:「我極力反對我太太還說,問我什麼我就三字經罵了,她叫我做什麼我就罵了,我們自己都過不好,你還顧人家的小朋友,七八年的時候,我的兒子才跟我說,爸爸你不要這樣堅持下去,媽媽做這種工作是有意義的啦,就說你媽媽要怎麼做怎麼做,就自己去做,我不要反對,我三字經不要罵了」。

雖然獲得家人諒解,但課輔班長期經費不足,好幾次面臨停辦危機,而陳玉釵最遺憾的,莫過於是無法讓每個孩子,都能走上正軌!蚵寮學堂創辦人陳玉釵說:「他來的時候他就跟老師吵,老師說就沒有位置沒有辦法,你又慢來沒有辦法,這個位置是固定他的,小朋友就跑回去,跟阿公講,阿公就來跟老師吵三字經罵老師,後續那個小朋友就沒有,就沒有在這邊就到現在,就有好像做了不是,好像不是我們期待的期待的東西」。

豬寮改建的課輔班,在雲林偏鄉邁入第20個年頭,近千位學生在這裡學習長大,陳玉釵堅信,她能帶大自己四個孩子,也能讓村裡的孩子們走出不一樣的人生!蚵寮學堂創辦人陳玉釵說:「有弱勢地方沒有弱勢小朋友,環境給他,給他鼓勵給他獎勵,他一定會變好的」。

于凡記者說:「為了幫助地方脫貧,以及讓孩子們不要學壞,陳玉釵成立的課輔班,已經邁入第20個年頭,而其實像她這樣為教育奉獻的人,不在少數」。

數十年來,社會資源的挹注,源源不斷、注入偏鄉,像是教育學者李家同教授創立的博幼基金會、已經走過18個年頭;長期關注兒少發展的至善基金會,前進偏鄉成立課輔班,已經有22年的歷史。近年來許多大學,也透過遠距教學,讓大學生帶領小朋友,打破地域限制、平衡城鄉教育的落差!

雲林崇文國小校長吳照智說:「教育一個孩子,需要我們整個國家,整個社區的一個力量,來幫孩子做成長,所以學校的部分,是在白天的時間,但是其它的放假時間,或是晚上的時間,弱勢的可能是隔代教養的,這些額外多出來的資源,可能是協助他們,很大一個資源的部分」。

蚵寮學堂創辦人陳玉釵說:「我們會慢慢教出有用的,希望在社會上有以後,可以有好的基礎的小朋友」,課輔班銜接學校課程,為孩子點亮一盞燈,陳玉釵就像蚵寮村的夜光天使,也期待有更多像陳玉釵的人們,守護著偏鄉,在山海那一端,彌補教育的不足,點亮更多希望,引領著方向,讓孩子可以沿著亮光,找到人生出路。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