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稅存廢難解 找無替代稅源成死結

徐弋桓 劉俊男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貨物稅爭議大,車輛公會抗議、家電業者抗議,為何始終無法改變甚至退場呢?專家推測,財政部如果移除家電、飲料等項目,萬一引發汽機車業者反彈,跟著要求取消,會形成連鎖效應,因此一項也不敢動。而我們也找到了2008年馬政府時期,賦稅改革委員會的副召集人曾巨威,他告訴我們其實當年所有專家都一致同意要廢除貨物稅,但最終還是功敗垂成,為什麼呢?帶您來看。

黃士洲:「貨物稅二十年不動,不合時宜該廢除。」財政部常務次長李慶華:「貨物稅有稅收目的,而且也有社會政策功能。」政大教授陳國樑:「現在一個稅正當性不夠,會不會即便現在有稅收,會讓民眾對於整體稅制起疑。」貨物稅存廢引發論戰,是歷史共業還是不願改變?為了尋求解答,採訪小組直接找上財政部找答案。

我們訪問到財政部常務次長李慶華,她很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課貨物稅就是為了國庫稅收,李慶華:「基於課徵便利考量出廠進口課徵,是針對大宗物品,針對大宗貨物課稅,省去查稅麻煩,更強調貨物稅具有強烈社會政策目的。」透過課稅抑制使用量,舉例來說,汽油天然氣冷暖氣是耗能物品,汽機車水泥輪胎會製造汙染,而飲料則是會影響國人健康,所以通通課稅,但這些理由真能令人信服嗎?財政部次長李慶華:「像飲料各國也有課糖稅,所以我們算是符合國際潮流。」

採訪到一半遭幕僚打臉,這段尷尬的對話,似乎凸顯出財政部不願面對貨物稅,名不符實及重複課徵的問題,黃士洲:「很多東西制造汙染,才有空氣汙染防制條例裡面的空汙費,現在又用這個理由放到油氣類,這是無法說服所有課稅項目。」就是要課你的稅,理由任憑財政部解釋,一本出問題的舊稅法為何動不了,攤開數據就知道。去年貨物稅課徵1800多億,達總稅收的7%,而占比又以油氣類5成最高,車輛類4成次之,為了穩定徵收這兩個稅目,其餘財貨也跟著倒楣。

黃士洲:「破窗效應,一個廢除了其他業者就會跟著吵。」前立委東吳大學教授曾巨威:「財政部態度就是ㄍㄧㄥ著,淡化這個議題。」白髮飄飄中氣十足,採訪到12年前主持馬政府賦改會的副召集人,東吳大學教授曾巨威,他當年就力主廢除貨物稅,曾巨威:「委員會一致通過要廢除貨物稅,我們打算以能源稅代替。」

當年賦改會力推能源稅取代貨物稅,一方面真正落實「排碳者付費」,一方面補足稅收缺口,不過當時適逢金融海嘯,能源稅上路勢必影響電價油價,因此以失敗告終,但難道找不到替代稅源,就能成為保留過時稅制的理由嗎?黃士洲:「繳稅的是人民負擔稅負的是人民,不論油氣是從國外進口,這都會放進人民負擔內容。」合理的稅收是義務,不合理就是強徵,貨物稅看似針對商品課徵,但實際上會轉嫁到消費商品售價上,因為稅收不足,冰箱窗戶車輛這些日常必須用品,就得課動輒10%上至30%,真的合適嗎?恐怕你我都該一起來關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