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病毒最近的一群人! 華視直擊P3實驗室

雷雅 方起年 專題報導  / 台北市

新冠病毒侵襲全球之際,台灣也在2020年一月進入備戰狀態,但有一群人拼命的和病毒親密接觸,只為找到治療的解方。今(27)日透過我們的專題報導,帶您認識國衛院P3實驗室,以及這群是最難被看見的第一線抗疫人員。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周彥宏說:「那個時候有所謂國難當頭的那種感覺。」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技術員江盛國說:「規定你要兩個禮拜限期要拿到。」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助理陳穎芩說:「就是很可怕感覺很可怕的東西。」

華視記者雷雅說:「來到P3實驗室這裡的濕度、溫度還有氣壓差都有嚴格控管,裡頭是負壓隔離的空間進入到裡面得要經過三道門才能真的進到實驗室。」

P3實驗室,專門養病毒養動物,而這些都是可能致人於死的病毒,因此所有進入的人員,都要經過訓練,高規格的太空防護衣、兩層手套、呼吸防護裝備是基本配備。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助理陳怡樺說:「因為它送空氣出來的時候是有聲音的,然後再加上我們那個操作台聲音也很大,所以我們其實出來的時候都會耳鳴。」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曾才騰說:「在操作的這些軌跡上,其實會不會有碰到一些物品,碰到的話就會可能就會沾染上去,所以這些動作其實要特別小心。」

每次進入實驗一次是四小時,不吃、不喝、不能如廁,24小時監控內部的狀況。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曾才騰說:「一開始壓力滿大的,因為就是這個是新的病原體,那沒有接觸過,不知道到說我們的實驗,能不能順利的進行。」

P3實驗室小組一共13人,一般人只想遠離病,他們必須和病毒親密接觸,在高度密閉的實驗室裡奮戰,背負著不能失敗的壓力,要為解不開的疾病找到解方,也要保護自己不受侵襲,是壓力也是責任。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助理陳怡樺說:「我反而是不敢回家,不敢回我爸媽那裡,因為我覺得老年人可能比較容易發病。」

怕把病毒帶給家人,乾脆就不回家,除了他們還有另外一群人,也為了疫苗持續奮戰。國衛院感疫所生物製劑廠產程開發博士後研究員陳威霖說:「有一些培養液的培養成分。」

這裡是產程開發實驗室,主要任務是,把已經找到對抗新冠病毒的方法,建立一個能夠大量製造疫苗的流程。國衛院感疫所生物製劑廠產程開發博士後研究員陳威霖說:「那我們在這邊是利用五公升的發酵槽,然後去抓到就是未來要做到,兩千公升三千公升,他們操作的一些設定值。」

目前全世界有四種疫苗製作平台,核糖核酸類又分MRNA疫苗和DNA疫苗,優點是能短期大量製造,缺點是免疫效果差。第二種是次單位蛋白質疫苗,也是目國內疫苗廠研發的主力,安全性最高,不過因為要培養細胞,製成麻煩,製作速度最慢,還有病毒載體疫苗,製造速度快,但身體可能對病毒產生抗體。而非活性全病毒疫苗,是最傳統的方式,但不容易大量製造,成本也最高,於是在考量速度和穩定度的情況下,目前國衛院專攻核糖核酸類的DNA疫苗。

國衛院感疫所生物製劑廠產程開發博士後研究員陳威霖說:「我們希望它能夠對抗病毒的,那一個有用的片段,然後把它轉換成DNA序列,然後接著把它接上去一表現的載體上面,我們叫作質體,這個質體我們會把它送到細菌裡面,從細菌裡面當中去純化出這個質體出來,這個就是DNA疫苗裡面的所謂的DNA質體。」

華視記者雷雅說:「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缸子裡培養大量的細菌之後要成為製成疫苗的原料。」再經過工業化製成之後,就可以運送給一般民眾施打,讓施打者身上,製造出新冠病毒的蛋白質,進而產生免疫反應。

國衛院生物製劑廠執行長劉士任說:「DNA疫苗有使用在那個動物的經驗,所以它也沒有人所以都一樣,不管是所謂的DNA也好,MRNA也好腺病毒也好,目前都沒有正式的人用疫苗上市,所以這三個都需要經過比較多的考驗,但是它速度會最快。」

背負著使命感,他們以實驗室為家,只為在受到新冠疫情的威脅之下,盡力找到解方,為全人類帶來抗疫的一線曙光。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