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鐵穿梭山林|文化兼觀光|華視新聞雜誌

李婉婷 採訪/撰稿 李宇承 攝影/剪輯  / 嘉義縣

1912年完工通車的阿里山林業鐵路,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阿里山小火車,是台灣第一個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在日治時期,林鐵、肩負著運送木材的任務,如今客運和觀光,已經成為它的主要功能。從嘉義市區搭火車上山,山林美景一路盡收眼底,包括竹崎、奮起湖、阿里山、沼平、祝山都是大家熟悉的特色車站。不過山區鐵道和列車保養不易,火車要能順利運轉確保安全,每個環節都是關鍵。像是辛苦的巡軌人員,每天凌晨三點開始,就得在低溫的山區林間忙碌,要趕在觀日列車出發前,完成所有運行軌道的巡檢任務。透過鏡頭,我們要帶您看看、這些鐵道守護者的故事,並體驗阿里山的森林美景!

車站廣播說:「上午9:10,由嘉義車站開往,奮起湖車站以及十字路車站的,阿里山號對號列車,已經購買車票的旅客請依序準備上車,本次列車沿途停靠鹿滿竹崎」。

列車廣播說:「各位旅客您好,歡迎搭乘阿里山森林小火車」。

阿里山林業鐵路,也是你我熟悉的阿里山小火車,是台灣寶貴的文化資產,五節車廂,由後方的機關車推著上山,穿梭在山林間,從山腳盤旋而上,世界高山鐵路有五大工法,身為亞洲最高的窄軌登山鐵道,阿里山林鐵,180度的馬蹄形彎,以及螺旋型登山方式,都是特色,列車要每天都要出任務,載客上阿里山,車輛的保養維護,每個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李婉婷記者說:「阿里山林業鐵路本線,目前是由7輛柴油機關車負責營運,其實所有主線的機車頭,也都是在嘉義車庫這邊,做定期的一級保養工作」。

記者VS.阿里山林鐵嘉義車庫人員說:「(你這是在檢查什麼項目),探傷車輪軸探傷,看它有沒有裂開,(有沒有裂開就對了),對它如果裂開,車輪軸有沒有裂傷啦,就像X光這樣」。

四個月進行一次的二級保養,師傅用探測器,確認零件的可用性,莊證璋林鐵嘉義車庫助理工程員說:「非破壞性探傷機,(超音波)對超音波,這個比較強啦,就像醫院的超音波原理一樣,因為它是鐵(材質),醫院(檢測)的是我們的肉體,所以不用那麼強,如果有裂傷有破掉的,它就會波形就會跑到上面來,超過紅線而且超過很多」,是否堪用,師傅當機立斷,用科學儀器研讀判斷。

莊證璋林鐵嘉義車庫助理工程員說:「(沒有波形就表示非常完整),對非常好,沒什麼疲勞現象」。

江國賢林鐵嘉義車庫檢車工程士說:「第四軸這邊這個輪軸,因為它長期這樣跑,跑完之後裡面有一些應力在,但是我們肉眼,沒有辦法看到它有沒有裂痕」。

莊證璋林鐵嘉義車庫助理工程員說:「我們人外表還有感覺到喜怒哀樂,鐵的好壞我們要去探聽」。

江國賢林鐵嘉義車庫檢車工程士說:「(這是新的),舊的那個(後面的)比較不好了,我們把它換掉,我們是用這個,不好的墊片我們會換新的」。

林宗信林鐵嘉義車庫司機員說:「這個是彈簧墊片,它用一陣子之後就會失去效力」。

阿里山小火車的軌距,跟台糖的五分車一樣,它在軌道上走過的歷史痕跡,訴說著林鐵曾經承擔台灣經濟重任的輝煌歲月,另一頭的修理工廠,師傅正在進行客車廂的三級保養。

洪偉洲林鐵修理工廠工程士說:「這個輪子以目前的標準的話,它的高度超過太多的話,它會去壓到我們鋼軌裡面的接頭,會比較容易產生出軌,所以它有一定的高度」。

侯福豐林鐵修理工廠廠長說:「也算是火車裡面的,反正大本營就對了維修大本營,(火車醫院就對了)對」。

例行的保養業務,偶爾也會有驚喜藏在看不到的小細節裡,洪偉洲林鐵修理工廠工程士說:「(哇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樹葉對不對,哈哈哈鐵路上的樹葉啊,(要把它清一清啊),我們是跑森林的,(跑森林所以很多樹葉會掉下來)對,車輛它有一定的速度,它會把鐵軌上的樹葉,(捲進來)對把它捲進來,所以我們這些,都必須要把它清除掉,不好意思,(等於幫車子打掃就對了)對」。

森林中,不只有落葉,也有塵埃灰燼,跟著車廂,一路直達平地,列車夾帶的山林土石在這裡必須盤點清除,徹底撿拾,洪偉洲林鐵修理工廠工程士說:「(他這樣敲是敲什麼),他敲的目的有兩種意思,因為如果有裂縫的話,它會有不一樣的聲音,有怪聲,第二種它可以把灰塵敲掉,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把我們的工作做好之後,我們的車輛就是,很正常的在路線這樣子在跑」。

推火車上山的重責,全權交付機關車執行任務,陳秉謙林鐵嘉義車庫車庫長我們林鐵上行的時候說:「是用推進的方式,所以它是可以由前面的車廂,駕駛人員去操控後面的動力機車,視角的關係所以必須要,由兩個駕駛人員去監控整個路況」,他們彷彿十項全能,舉凡機關車的維修大小,細節都是出車前的。

陳秉謙林鐵嘉義車庫車庫長說:「整個巡視機油跟皮帶的部分,(每一次出車一定要做這事情),對駕駛人員一定要做,空壓機檢查油量,(就跟我們汽車差不多),對其實跟汽車一樣,我們的連結器,鬆緊度是否正常,這個是細砂的部分,(砂箱這個作用是什麼),上行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我們會造成輪踏面跟鐵軌之間,(空轉)對空轉沒有摩擦力了,我們就利用這個細砂,它會沿著這個砂管排放到,利用細砂來增加摩擦力,就不會造成它的空轉」。

陳秉謙林鐵嘉義車庫車庫長說:「大燈霧燈信號燈,我們出車的時候以無線電,跟北門車站那邊喊說我們要出庫」。

北門1次車現出庫說:「來北門站收到」。

尤宗偉林鐵北門站站長說:「推進力原則上就是五台,少一台沒關係(少一台可以),可以(但不能多)不能多,多的話我們到坡度比較大就推不上去,這條鐵路本線,以本線來講就是一個總調度站,總調度站就是說,我們把車庫所有的車輛,會調度到北門這邊來,做一個列車編組」。

尤宗偉林鐵北門站站長說:「兩邊的旁鏈一定要鏈好,最重要就是這個角旋塞,還有那邊的角旋塞一定要開,你沒有這樣子開啟的話,它的風(壓)不會過來」。

要準點發車還要確保安全每一個細節都得遵循SOP簽名以示負責。

尤宗偉林鐵北門站站長說:「有閉塞密碼還有到達密碼,已經購票旅客請依序準備上車」。

車上廣播親愛的旅客說:「歡迎搭乘阿里山森林火車」。

劉奕辰林鐵列車長說:「今天從嘉義到十字路,我們今天會通過38個隧道,我們也是從海拔高度30公尺,一直爬升到海拔高度1500多公尺」。

從嘉義一路上山,沿途歷經熱、暖、溫三個森林帶植物種類變化,飽覽山脈、溪谷的自然景觀,在火車緩緩移動的過程,旅客慢慢將這些美景刻畫在心裡,珍藏收納成為回憶,劉奕辰林鐵列車長說:「,我們現在是以每小時22到25公里慢慢地前進,我們在這短短的,像奮起湖才45公里,所以就要花費了2個半小時」。

李婉婷記者說:「奮起湖火車站是阿里山林鐵,一個很重要的中繼站,當我們早上從嘉義搭火車,上山之後這個時間,剛好就可以逛逛老街吃便當,當然還要看看,蒸汽火車的靜態展示」。

三面環山雲霧繚繞的奮起湖,有南台灣九份的稱號,詹岳翰林鐵奮起湖站站長說:「蒸汽火車,以前輸運木材的時候有在跑,然後這邊因為它的煤炭跟水,都必須要添加所以會,在奮起湖車站這邊做一個補給」。

高海拔造就了低溫,讓玉山南峰白了頭。午後遠眺,不只視野遼闊,心情也跟著放鬆,石健明林鐵工程士說:「晚上巡路的基本配備,怕萬一有風倒木的話,(可以鋸的),發現道釘鬆動就要拔掉,然後重新釘,很多突發狀況,有時候會碰到螺絲鬆動,發現了就把它鎖緊」。

所有的路徑,第一班車出發前,朝巡人員,得全程先走過一遍,記者VS.朝巡人員說:「切換軌道就對了,不翻的話會出軌」。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山區,平台車行駛在林間軌道上,探照燈,是唯一的光亮,台車在軌道運行的節奏,迴盪在寂靜的山林間顯得特別響亮,這樣的機械聲響,是阿里山暗夜的專屬旋律和日出前的啟始樂章,記者VS.朝巡人員說:「這是什麼站啊神木站,要把巡路單送到裡面,代表說我們巡這條路線,是安全無虞的,可以嗎可以」。

當旅客都還在睡夢中,朝巡平台車已經進入阿里山車站,記者VS.朝巡人員說:「你們算是阿里山整個森林鐵路,每一天最早上班的人,對先要通過我們,要先通過你們嘛,所以你們的工作真的是,最早也最重要,職責所在,職責所在辛苦了」。

進入森林樹叢,黑夜中有著探險的高度警戒氛圍,也要隨時注意任何突發狀況,(垃圾),軌道上的垃圾清除,也是工作內容之一,記者VS.朝巡人員說:「這會不會突然有什麼動物跳出來,運氣好的話會看到山羌喔,山羌喔有在那裡,有拍到了在那裡」。

在星空下的阿里山森林火車軌道上,在低溫靜謐的環境下,他們肩負軌道安全任務,這是每天工作的日常,也是無上的榮耀,石健明阿里山林鐵工程士說:「看有沒有落石樹枝,或者是一些頑皮的遊客,偶爾會放石頭,做這個鐵軌(工作),滿怎麼講滿光榮的,因為這是百年企業,也值得傳承下去」。

曾謝先志阿里山林鐵工程士說:「我們林鐵人每日必行的工作都是,每個人都負著使命感職責所在,我可以講說一日林鐵終身林鐵,既然參與這個工作就是,大家都會把它傳承下去,我們有那個精神在」。

羅光雄林鐵阿里山站站長717375(次)說:「我們預估會有三班車,第一班車我們就是預估在5點40分」。

朝巡任務進行的同時,阿里山車庫的工作人員,也正在做第一班列車出發前的最後巡檢,羅維墉阿里山林鐵司機員說:「阿里山鐵路它的震動比較大,所以底盤部位要特別檢查,前守車那個探照車要亮,好完成」。

吳麗惠阿里山林鐵列車長說:「守車這邊已經好了,司機如果確認完成,我們可以進月台」。

羅光雄林鐵阿里山站站長各位旅客停靠在月台上的列車說:「為5點40分由阿里山,開往對高岳的觀日列車」。

列車長廣播說:「路程5.1公里車程大約25分鐘,抵達平交道以後下車右手邊,30個階梯上去就是觀日平台」。

為了親眼所見這一瞬間的日出畫面,林鐵朝巡者、車站工作人員、維修師傅,各個都是缺一不可關鍵人物。

羅俊雄林務局國家森林志工說:「當初我們在建這棟建築物的時候,在挖地下室的時候,去挖到一棵木頭,就是樹木的木頭(紅檜木)紅檜」。

沿著車站邊往森林深處,有幾處美麗的高山湖泊,羅俊雄林務局國家森林志工說:「高山湖泊也是早期鄒族,他們狩獵的重要地方,鹿啦山豬啦山羌啦,它們都會到這個地方來喝水」。

有步道與林鐵貫穿的區域,一年四季都有倒影美景。從嘉義上山,從平地前進山區,阿里山小火車沿途所經之處,每一撇、每一幕,都是台灣林業的歷史。超過百年的文化資產,每一位曾經參與其中的人,都是促使台灣軌道經濟,持續向上提升的真英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