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難題?契機?文資保存省思 殞落的天外天劇場

陳璽鈞 林季霏 採訪/撰稿 文楷誠 吳之銓 攝影/剪輯  / 台中市

2020年獲得文化部列為「暫定古蹟」,進行搶救的台中「天外天劇場」,日前被撤銷公告,也形同失去了最後的保護傘。2021年1月,所有權人以安全為由,進行屋頂鋼條的拆除作業,在地文史團體,到場關切,深感不捨與無奈!「天外天劇場」,是台灣1930年代、最華麗的歐式劇院,也是台中最後一座日治時期的劇院。但多年來,私人產權與文化保存之間的拉鋸,難以取得平衡,未來類似的案例,又如何解套?帶您一起探討。

工人爬上屋頂,將一根根C型鋼卸下,這裡是隱身在台中後火車站的天外天劇場,多年來文史團體奔走呼籲,希望將它保存為歷史建築,劇場因此三度逃過,被自己的主人,夷為平地的命運,但這一天。2021年1月8日早上9點,大型機具緩緩開進狹窄巷道,準備拆除作業,而圍籬外早已聚集許多在地文史工作者。

林芳如好民文化行動執行長說:「很多夥伴他們這麼努力,然後這幾天晚上大家都睡不著覺,其實就滿難過的,這個城市它就沒有文化,是很可惜,這裡是很多人的家鄉,那未來他們如果在離開這裡,然後他去別的地方努力的時候,他講不出自己家鄉的故事,那這個地方其實很空白」。

天外天承載著哪些故事,留下哪些歲月痕跡?2020年8月,華視採訪小組就曾獨家進入拍攝,帶著大家一窺天外天內部神秘面紗。王先生土地持分所有權人說:「這邊這個地方,這邊有個斜坡下去,其實就是建一個釣蝦池,這邊風管有沒有,其實是當初冷凍庫的那個排熱的,就是一個冷凍風管上去,鋼筋裸露,這是一個危險的一個指標,然後再來就是梁柱破壞掉了」。

拍攝當時天外天的現況是個危樓,曾經它被轉手經營冷凍廠,也做過釣蝦場鴿舍,甚至還有一段,難以啟齒的歷史。王先生土地持分所有權人說:「這邊就是以前的紅燈區,這一排建築物都是,那當初是合法的,都是合法的公娼區,這邊現在完全都沒住人了,也都撤掉了,這裡面是屬於(天外天),也是啊也是啊,就是剛剛(天外天)的二樓啊,這裡可以上到二樓去,這裡上到二樓」。

天外天的後門緊鄰公娼區,1956年台中市議會通過設風化區之後,這一帶就成了台中人的禁忌,這樣的建築物,是具有文化歷史的保存價值嗎?當然不是,天外天的價值,要追溯到八十多年前。(畫面來源:台中學資料庫郭双富)1936年台中的望族吳子瑜,耗資15萬興建的天外天劇場正式開幕,(畫面來源:「尋找天外天」紀錄片吳鸞旂家族提供)當時火車站的興建經費不過8萬圓,吳子瑜大手筆,選在漢人聚集的南台中,蓋出當時最豪華的歐式圓型劇場,長達18.65公尺的圓頂跨距,是同時期建物中最大的,華麗程度媲美東京寶塚劇場。

李宜芳興建者吳家後代說:「鐵軌之前西半部是,日本人生活的區塊,那東半部這邊就是農工,就是以台灣人農業工業的重鎮,他是懷著一種國族的情懷,他想要復興,他想要繁榮南台中」。

即便在八十多年後,殘破的廢墟中,仍透著天外天當年的建築美學,(畫面來源:「尋找天外天」紀錄片吳鸞旂家族提供)這座可以容納630個座位的劇院,上演新劇、京劇,地方仕紳如林獻堂、櫟社成員,都是座上賓,甚至吳子瑜經常邀請文人雅士,舉辦詩會。廖振富中興大學台文所兼任教授說:「我們要回憶歷史,回想過去的文化,發生過什麼事,有什麼人在這裡活動,有什麼故事,你如果沒有一個具體的空間存在,其實很難想像出來」。

一度因為戰爭被迫停業的天外天劇場,在戰後恢復營業,因為票房不佳,加上吳子瑜病逝,1948年天外天劇場轉手出售,改名國際戲院。然而戲院的經營,在1956年被納入風化區後愈走愈艱難,不斷轉賣,也不斷被毀壞,好長一段時間,它成了都市毒瘤,沒有人願意為它駐足,直到文史團體尋訪台中的記憶時,發現蒙塵的珍寶。蔡承允台中後驛冊店文史工作者說:「日本時代最後一座台中的老戲院,還藏在後車站的巷弄之中,它的資料也是慢慢地去把它找出來,台中以及台灣,大大小小的歷史片段,它都牽扯糾葛在一起,是非常豐富精彩的一個劇場建築」。

2014年3月,文史團體提報天外天為歷史建築,卻因為資料不足,文資審議小組以主體損害嚴重,不予通過。隨著資料愈挖愈多,有人為它寫書,有人為它架網站,建築系學生為它做模型,吳家後代甚至跨海投資拍攝紀錄片,文化部也編列三百萬,讓台中市政府委託朝陽科大老師邱建維,做詳盡的調查報告,但再次闖關,仍被打回票。

李智富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處長說:「去推翻以前的審議結果,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雖然我們邱建維老師團隊,做了很詳細的一些調查,但是這些調查沒有跳脫,104年那時候審議的裡面的相關的,一些討論的事項內容,所以還是維持原來的決議這樣子」。

2020年4月就在台中市府依法,准許地主拆除時,文化部一道緊急命令,將天外天指定為暫定古蹟,地主不服隨即向行政院提起訴願。陳先生土地持分所有權人說:「如果今天它是一個,政府機關的所屬房舍,你這樣子主張我都沒有意見,但是今天它是一個私產權的東西,你有沒有尊重過,所有權人本身的意見,畢竟一個私人產權的利用,受到這樣一個箝制,不管是在有形還是無形上面的,這個損害,這個都很難去,具體地去量化出來」。

同年12月行政院撤銷暫訂古蹟,劇場最後一道續命保護傘從此消失,2021年1月,所有權人展開拆除作業,天外天劇場形同走入歷史。林芳如好民文化行動執行長說:「制度上一定有一些缺陷,導致所有權人,跟關心文資的夥伴,他們在兩方,是沒有辦法取得共識的,那如果我們這樣子的經驗,可以讓市府或是中央政府這邊,在法規上面有一些提升,然後在價值上做一些宣示的行動,我覺得我覺得,我們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蔡承允台中後驛冊店文史工作者說:「這個劇院大家社會大眾,從不知道到很到越來越了解,然後到能夠欣賞它,那其實這是一個公共化的過程,我覺得它有這個機會,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被大家認識,是一個幸運的事情,這個過程中,許多朋友許多的人事物,都參與在其中,出錢出力為這個劇場,留下許許多多的紀錄,我覺得這已經是台灣,任何一座老建築,都很難比擬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是,能夠為未來留下來的東西,當然場域能夠留下來,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天外天劇場,熬過二次大戰,但最後仍逃不過摧殘,無奈和世人說再見。其實文資法,1982年實施以來爭議不斷,癥結點之一,就是處理私有產權的配套措施不足。李智富台中市文化資產處處長說:「之前的修法,大家比較詬病的就是說,文資法修法都是對於,所有權人的限制,或者是處罰,那獎勵措施或者補償措施,其實是不足的,那現在最重要要修法的,是要去彌補獎勵,或是補償的這個措施」。

張祐創文化部文資局古蹟聚落組組長說:「政府機關可以編列預算去做價購,另外也有可能,如果說有適當的土地,可以以地易地,這個未來都會在我們的新修法的,文資法裡面」。

類似的難題該怎麼解套,台中市台灣大道旁的千年茄苳樹,就是在地居民攜手公民團體,以及市政府協調,透過容積調派,獎勵建商捐地,成功保存下來的。而老舊市區的中央書局,則是由信誼基金會買下,修復後捐給上善人文基金會,老書局的價值,不再是買賣價差的利潤,而是能不能為台灣留下文化。

繁運隆中央書局營運長說:「由上善人文基金會,這樣一個NGO組織,去對中央書局做永續地經營,這樣子為什麼好呢,因為如果說,它還是掛在他們自己的名下,還是屬於私產的狀況之下,其實很難算計到兩三代之後,對於文化,對於經營書局這樣一件事情,是不是還保持有相對高度的熱情,那如果說答案不是的話,那很可能中央書局,又再一次墮入風塵」。

蔡承允台中後驛冊店文史工作者說:「我們從共有產權的保存,到私人產權的保存,我覺得這已經是,一個非常不容易地進步,我覺得我們一直在尋找方法,我覺得天外天是否能被留下來,它都為我們,去開啟了一扇門,這扇門是讓我們通向說,如何讓社會坐下來,討論這些屬於私人的,但是具有公共歷史價值意義的建築物,它如何能夠被更好地保存下來,然後不侵犯,任何一個人的個人利益」。

老建築是城市的記憶,文化的地標。但法規的不完善,造成了對立衝突!在文化與商業的價值拉扯中,尋求共識尋找解方,更需要的是公部門和民間攜手合作,才能為您我的家鄉,留下無價的文化資產。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