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檢測.儀器加持 寺廟修護更完善!

採訪/撰稿  / 台南市

隨著時代演進,現在許多廟宇整修時,除了仰賴專業藝師,也導入了科學修護,透過各項檢測和儀器,能更完整地守護這些古蹟文物。寺廟工藝的保存,面臨何種傳承難題?傳統與科學,又如何相輔相成?繼續是採訪團隊的深入報導。

隨著時代演進,現在的廟宇整修,除了仰賴專業藝師,也導入了科學修護,透過各項分析與檢測,讓古蹟文物能長年保存。台灣藝術大學文物維護研究中心主任邵慶旺,帶領團隊,為台南大天后宮修護壁畫。

採訪這一天,他們替每一堵,因受到鹽害而受損的斑駁壁畫,敷上特製的溼敷材料,進行脫鹽治療。修護,不只得了解壁體結構,還要分析環境的溫度和溼度,並用儀器監控鹽分,要徹底改善壁層,避免損壞情況繼續上演。

大天后宮,源自明鄭時期,主祀媽祖,有300多年歷史,被列為國定古蹟。早期沒有修護技術,大部分的廟方只能重建或重繪,但歷史和情感也會跟著消失,如今古蹟修復更科學,整舊如舊成為關鍵。

傳統導入科學,守護技藝與文物,「金山石碑」,拓印分析明文,顯微觀察損壞現象,「清道光鉎鐵大鐘」,雷射清除鐵鏽,「清道光鉎鐵爐」,3D數位建模。

雖然傳統工藝和修護領域,相較以往多了不少年輕面孔,但如何讓更多人才投入,也是當務之急。梳理人才和供需,搭建產業橋梁,藝師與修護師相互合作,傳統與科學相輔相成,替台灣留下歷史價值和情感回憶,讓傳統技藝與文物之美,得以亙古流傳。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