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強迫勞動" 美國限制新疆產品進口

防止"強迫勞動" 美國限制新疆產品進口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已經正式生效,企業如果要進口新疆的產品,就必須證明,這些產品不是遭到「強迫勞動」的新疆維吾爾人或其他少數民族生產的。不過《紐約時報》提到,中國是全球鋰電池的主要生產國,而新疆有部分勞工,就在中國企業開發或加工,包含「鋰」在內的各種金屬,可能已經成為電動車供應鏈的一環。這當中有沒有涉及強迫勞動?帶您一起關心。

走進大巴札,體驗在地文化,放眼無垠大地,盡享天賜美景,來到新疆處處是驚喜,得天獨厚的環境,還孕育出鮮甜葡萄各式瓜果,而這裡更是世界重要棉花產地,全球超過2成棉花來自中國,而中國棉花近9成來自新疆,但這一朵朵雪白棉花,近年卻蒙上灰影無法暢銷全世界。

美國拜登政府2022年6月,開始實施《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國務卿布林肯強調,美國正在號召盟友,打擊中國在新疆的強迫勞動行為。根據法律規定,企業必須證明,從新疆進口的產品未涉及強迫勞動,美方指控,中國拘捕大量新疆維吾爾人,讓他們在低薪或無薪的條件下工作,北京則反駁,將勞動力從貧困的南疆,轉移到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北疆等地,協助增加收入的「轉移就業」,被美國說成「強迫勞動」,是在抹黑中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所謂新疆存在強迫勞動,原本就是反華勢力,為抹黑中國炮製的彌天大謊,(美方)在新疆製造強迫失業」,事實上,美國制裁新疆產品不是頭一遭,2021年川普政府,就以侵害維吾爾族人權為由,禁止新疆棉花和番茄進口,而瑞典服飾品牌H&M,還有NIKE愛迪達等運動品牌,也因為曾經對新疆強迫勞動表達關切,或表示沒有購買新疆紗線,點燃中國怒火,遭到中國消費者抵制。

而現在已經生效的《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規範的不只是棉花,美國電動車產業供應鏈,會不會也有可能受到影響,電動車的心臟是鋰電池,《紐約時報》報導,中國鋰電池產量,占全球4分之3,大量生產就需要大量原料,仰賴進口的同時,中國也在西部地區積極開採,包含鋰礦在內的礦產資源,要在新能源時代保持競爭力,龐大的市場前景,讓鋰資源成為繼石油稀土之後,又一種重要戰略資源。

已有超過70年歷史,「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就是專門生產和加工金屬的中國企業之一,但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新疆有色集團的勞工,有一部分,就是透過「轉移就業」進入集團的礦山和工廠,開發或加工鋰鎳錳等金屬,可能成了電動車供應鏈的一環,《紐約時報》還提到,新疆有色集團,曾對「轉移就業」的工人,進行「愛黨愛國」等思想教育,人權組織和美國官員認為,這可能就是「強迫勞動」的危險信號。

電動車時代,牽起全球供應鏈,美國《防止維吾爾人強迫勞動法》生效,會不會對電動車產業帶來衝擊,需要時間觀察,也讓各界相當關心。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