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化起步慢 緬甸與中國關係複雜

民主化起步慢 緬甸與中國關係複雜 | 華視新聞

王皓 報導

打開世界之門,走到東南亞的緬甸。緬甸民主化的時間晚,現在正在加速發展經濟。然而和主要鄰國中國之間的關係,卻可說是千絲萬縷,愛恨糾結。特別是緬甸雖然加入一帶一路,卻還是抱持懷疑的態度。

壯麗的山川當中,矗立著雄偉佛塔,緬甸這個東南亞第二大國,有著豐沛的天然資源,多元的地區文化。從原始叢林到繁華都市,洋溢著新舊融合的氣息。緬甸聯邦共和國,首都位於奈比多,面積有676,578平方公里,也就是將近19個台灣大。

人口大約5000多萬,官方語言是緬甸語,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是693.2億美元,人均GDP則是1298.88美元。緬甸在二戰之後的1948年,正式脫離英國獨立,之後緬甸軍政府,在2005年將首都從南部大城仰光,往北遷移大約4百公里到內陸的奈比多。

當局斥資超過千億台幣,把沒人居住的叢林夷平一大塊,然後興建了美輪美奐的大都會奈比多。軍政府從來沒有說明為什麼要遷都,外界分析認為,主要原因應該是相對於沿海的仰光,奈比多的位置有利防範敵人從海路入侵。

遷都的5年後,緬甸國內外情勢都有所轉變,軍政府頒布法令啟用新憲,同時推動改革開放,外資開始湧入,連民主鬥士翁山蘇姬都被釋放。2016年,緬甸政局變天,翁山蘇姬創辦的全國民主聯盟,奪得八成選票,成為執政黨。這漫漫數十年中,改變緬甸與中國關係的關鍵年度是1988年。

當時緬甸失去前蘇聯經濟援助,還遭到西方國家經濟制裁,中國趁虛而入,對緬甸實行軍事和經濟援助,也改變了之後20多年,緬甸的內政和外交路線。然而緬甸人民對於,勢力太過強大的中國,多少帶著仇視的情緒,中國在緬甸的三大投資,密松水電站,萊比塘銅礦,中緬油氣管道,也都在軍政府改革開放後,遭遇抗議,被迫暫時停工。

只是中國的經濟挹注,對緬甸實在不可或缺。習近平的一帶一路,也不可能少了緬甸。在緬甸加入一帶一路這件事情上,翁山蘇姬持著支持態度。一帶一路中,皎漂深水港計畫,以及密松大壩水電工程,引起最多討論。

緬甸皎漂港是深水港,鄰孟加拉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運油船可以直接在港口,卸下從中東運來的石油,通過輸油管道運往中國,不需要取道周邊情勢複雜的,麻六甲海峽和南海。而在最北部的克欽邦,中國打算在緬甸人,視為母親河的伊洛瓦底江上游,建設密松水電站,不過當地高達八成五的民眾反對,因為大壩勢必破壞生態系統,而且民眾得被迫遷移。

最重要的是,密松大壩90%的發電,直輸中國,緬甸人實在看不出來,水電站對自己有什麼好處。緬甸想開發經濟,或是迎來外資,都逃不開中國的影響。要如何合作,才能既不犧牲國民權益,又不損傷國格,緬甸執政當局真的要做出長遠計畫。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