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石油四巨頭 油價左右經濟轉骨

非洲石油四巨頭 油價左右經濟轉骨 | 華視新聞

張珮雲 梁碩文 專題報導  / 非洲

12月初,台灣中油在非洲查德探勘開採的第一批石油運回台灣後,讓人再度聚焦非洲石油在全球市場的重要性。放眼全球,全球前30大石油生產國中,五個在非洲。其中四巨頭包括奈及利亞、利比亞、安哥拉和阿爾及利亞。但這些國家奮力開採的結果是油源提早枯竭,可能30年就喪失開採價值了。因此這些國家努力利用石油收益轉型經濟體質。但偏偏轉骨升級時,遇到油價重挫。油價每桶5、60塊美元的價位,這些國家才能賺得外匯投資建設。但疫情重挫原油需求,導致油價一年來一直低於50塊的價位,非洲四巨頭被負債壓得喘不過氣。而中國則虎視耽耽,藉著20年來深耕中非關係,希望紮穩中國在非洲的腳步。
南大西洋的海風拂面,一側是細白的沙灘、綻藍的海水,一側是摩登時尚的高樓大廈。歐洲新聞EURONEWS記者伯恩斯說:「安哥拉是舉世頂尖石油生產國之一,這可能是上天的恩寵也可能是禍害,究竟是哪個取決於全球能源市場。」

安哥拉位於非洲西南部,2002年之前打了27年內戰,內戰結束後百廢待舉。除了鑽石,石油也是重建安哥拉的財源。安哥拉石油蘊藏量是非洲石油四巨頭當中排名第四,但每天產量卻擠進第二名,絕大多數銷往中國,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原油賣家。大量開採導致安哥拉油田大約只剩20多年的開採量。過度依賴石油使安哥拉始終揮不去所謂的「石油詛咒」,除了石油產業,其他產業難以生根茁壯。而且社會貧富差距極大。不只是安哥拉,幾乎所有非洲產油國都有這些通病。

半島電視台記者說:「儘管奈及利亞擁有龐大石油財富,半數人口每日僅靠不足兩美元來維生。」,非洲媒體記者說:「非洲產油國預測石油經濟撐不到30年,日本法國德國英國中國,全積極改採乾淨能源方案。」

非洲石油經濟撐不到30年,除了主要石油消費國積極發展綠色能源應用之外,美國頁油岩油開採技術純熟,使美國從過去的買家變成了今日的競爭者,再加上貨幣貶值,因此非洲產油國的黃金年代快結束了。時不我予,非洲產油國只好加速轉型。引進外資投入基礎建設發展製造業,安哥拉、奈及利亞等非洲石油生產國追求經濟邁向元化之路時,正好與中國一帶一路策略不謀而合。而中國看上的是非洲市場、資源與人口紅利。

記者說:「人人都知要用錢滾錢,而中國有的是錢。」,2015年到2016年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嚴厲考驗非洲原物料出口國的財政。國際貨幣基金IMF 2016年表示,它願意提供非洲國家金援,但卻發現這些國家不想跟IMF和世界銀行求援,因為IMF、世界銀行要求,想拿錢得先讓IMF監管財政並改善人權,而這些要求是非洲領導人不想聽的。

另一個原因是,亞洲新的投資者提供非洲資金來源的新選擇。主播說:「新投資者例如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和金磚四國銀行,讓這些非洲國家忽略了IMF嗎,基本建設開支與投資來源多元,的確創造更具競爭性的(借貸)環境。」

透過借貸投資,中國深化和非洲的關係。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說:「中方願與非方共同努力,把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向更高水平。」

結果非洲本土產業還沒崛起,卻有更多中國傳統產業落腳非洲。當疫情橫掃全球,封城導致全球原油需求下滑,加上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因協商減產而引爆價格戰時,債務重擔加重使非洲石油四巨頭更窮了。

IMF最新數據2020奈及利亞債務占GDP的比例翻升到34.98%,安哥拉更超過120%,當地人形容安哥拉的財政部長是世上最沒人想坐的職位。就算G20的債權國免掉安哥拉63億美元的債務,安哥拉的錢坑仍深到填不平。中國這時宣布免除非洲年底到期無息貸款債務,稱不上是雪中送炭,因為以中國在非洲的布局,非洲只會對中國依賴更深。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