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不老食光 阿媽們的好味道 |越老 活越好

李宜庭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想過老年以後的生活嗎?對於老,或許每個人的想像都不太一樣。在台中,有一間由社福團體經營的餐廳「不老食光」,特別的是,店裡的主廚跟服務生,都是上了年紀的阿媽跟阿公,平均年齡63歲,除了有餐飲服務,還有便當外送!來到這裡工作銀髮就業的長輩們,每個人都能發揮長才,端出自己的「手路菜」,他們透過社會參與的方式,經營退休生活,再次找到生命價值,而吃到阿媽的料理,年輕人們、也彷彿感受到家的溫暖!

一早九點,幾位阿媽們,早已在廚房開啟一天的任務,準備大展身手。將切好的雞肉下鍋翻炒,仔細控制油溫火,今天的一日主廚,是68歲的阿媽黃阿勉,這天的主食是蔭鳳梨雞,香氣四溢。

黃阿勉不老食光長輩說:「因為我們這裡都是家常菜,媽媽都煮得出來的東西,只是它的份量多一點而已,所以不難啦」。邊聊天邊做比較有趣嗎對呀說:「沒聽過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樣,對不對,對啊」。

這裡是由社福團體,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特別打造的餐廳不老食光,目的是為了能讓阿公阿媽們,有銀髮就業的機會,地點就位在台中市,放眼望去,餐廳裡的廚師跟服務生,清一色都是大齡長輩。黃阿勉不老食光長輩說:「我都是家庭主婦,可是我做志工做20幾年了,後來是因為我兒子要上課,(做志工)那邊的時間,我沒有辦法,所以我就我改到,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做老人的,然後後來才到餐廳這邊,對」。

陳淑婉不老食光長輩我都有在工作說:「都是做小吃,因為帶小孩你要做正職的,整天的人家比較沒辦法,因為小孩子上課要接上下課嘛,就做習慣了,做五個小時六個小時而已,時間比較自由,對」。

不老食光現在的這處基地,其實是昔日的台中市市長公館,由舊宅邸改建、搖身一變,結合展覽與餐廳的複合式場域,他們將這兒稱為不老夢想125號,在2016年啟用,原本是由阿公阿媽們,賣古早味料理,之後房屋進行修整,直到2019年,不老食光正式營運。陳姿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組長說:「進駐的時候,這塊和式的建築有漏水,然後有一些結構安全的疑慮,所以當時的話,這塊空間我們是沒有使用,改賣一些比較傳統長輩的料理,就是碗粿麵線,修復完成以後才開始正式啟動,這個整個不老食光的運作」。

目前餐廳內,一共有13位阿媽跟1位阿公,平均年齡63歲,考量長輩的體力,職務設計,每週只需排班三到四天,每天5.5個小時。不老食光的理念,正是讓長輩能在大眾面前展現廚藝,在能力所及範圍內,將專長結合工作。一道道佳餚,沒有華麗配菜,卻充滿家的味道。黃阿勉不老食光長輩說:「曾經就是有客人他吃素,我們就剩下一份素食,結果他們是兩個人,然後我們就找裡面,還有一些菇什麼的,就給它加一加分成兩份,然後吃一吃他們很高興,他們就還來跟我們說謝謝,你會很開心啊」。

陳淑婉不老食光長輩說:「像我們這個一個禮拜,做三四天也不錯,不會說像那麼累,因為大家都已經有歲數了,都60幾歲了」。陳姿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組長某幾位長輩說:「他在料理哪幾道料理,他自己也覺得比較有把握,比較擅長,那我們就會稍微做一下,這樣的一個分配,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回到,就是我們怎麼樣,善用他們的優勢,融入在這個營運的服務裡面」。

媽媽味的料理,一天一主食,不只簡化備餐過程,也減少食材浪費。而在這裡,也有提供三公里內便當直送。採訪這一天,我們跟著62歲的陳淑婉阿媽外送便當,餐廳附近的學校,許多老師、學生,可都是不老食光長輩們的忠實粉絲,這天訂餐的學校是台中科技大學。就怕長輩爬樓梯時遇到困難,外送的便當推車跟餐袋,都是特別設計,加添車輪、方便上下樓。

那奶奶除了梅干肉丸子還有其他的哪一些是您做的呢說:「他們都說我控肉,梅干還有那個南瓜」。

楊淳斐台中科技大學助理教授說:「而且我覺得他們在那個年齡,對於食物其實有很豐富的經驗,然後這些經驗,剛好他們在做這個餐的時候,都可以派得上用場。

陳淑婉不老食光長輩說:「今天去學校有學生跟你說,很喜歡吃你做的某一道菜,你說那個梅干菜肉丸子喔,對啊,其實做菜你只要用心,一定會好吃」。

林淑貞不老食光長輩說:「(讓他們覺得)好像回到家,阿公阿媽端了一個料理,有時候也不太好吃,但他們就覺得很好吃,因為我們每天的廚師不太一樣,料理的東西本來就會,有個人口味不同,不過我們會覺得說問心,就是說我們這道料理,給人家有那種感情,就是要做一個很暖心的料理」。

從年輕到老,許多長輩一路工作,或者為了生活跟家庭付出,不老食光的長輩們,展現銀髮就業一點都不難。而不老食光,也成為許多高齡團體交流的場域。

林淑貞不老食光長輩說:「我去採花囉,就是我們叫地景花草茶,這是紫蘇,然後這是香茅,然後這個是芳香萬壽菊,這樣泡起來就會很香」。

臉上隨時掛著溫暖笑容,她是今年67歲的林淑貞阿媽,對於花草很有研究,餐廳裡的花草茶,都是出自她之手。這要泡多久最好是泡一兩個鐘頭說:「它比較出味」。

林淑貞阿媽,年輕時期曾在美商公司上班,婚後全心投入家庭,在先生執業的中醫診所協助十多年,但幾年前,先生病倒,她一路陪伴,好不容易照顧先生到身體好轉,自己卻陷入難題。林淑貞不老食光長輩說:「老公他覺得說,他好像生命走一遭了,他想要享受他的餘生,所以就不想開業,那我就想說不想開業,我們就玩啊,可是也是畢竟沒有生活目標,我就會到處上課,就接觸一些公益團體這樣子,才會有這個機緣來到這裡」。

味噌湯好喝嗎好喝嗎說:「健康的味道」。

廖冠豪林淑貞兒子說:「喝那個味道就知道是,我媽媽的味道,喝得出來喔,喝得出來,我來過的次數大概三四次這樣子,有時候我會站在外面看一下,有經過的時候,有時候也想說不要打擾她」。

林淑貞不老食光長輩說:「他說他常常在外面,有路過就在外面看一下,真的喔我都不知道,覺得好感動,可能覺得怕媽媽會很辛苦,可是不會」。

國際間,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稱為高齡化社會,若比例達到14%及20%,則分別是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台灣1993年步入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2025年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但銀髮就業人數,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卻相對來得低。社福團體透過多面向努力,希望能拉高銀髮族就業比例。

陳姿婷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組長說:「台灣的高齡就業比例,大概只有8點多%而已,日本有25%26%,然後到韓國有30%,(台灣)在2025年,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了,這樣的族群越來越多的時候,到底要怎麼樣讓他們,有一個好的活躍老化的,一個第三人生,那就業可能是其中一個,他們可以思考,然後也是我們希望政府,然後還有民間的企業,那可以來看見這個議題」。

從年輕到老,許多長輩一路工作,或者為了生活跟家庭付出,不老食光的長輩們,展現銀髮就業一點都不難。而不老食光,也成為許多高齡團體交流的場域。

林淑貞不老食光長輩說:「最大的轉變是讓我知道,更好去安排我自己的生活,然後把自己歸零,然後再重新學習,可以從年輕人身上,學到好多東西」。

黃阿勉不老食光長輩說:「也很希望說有其他的單位,也可以效仿弘道這樣來做,其實在意的不是錢,是做的那個成就感,那個喜悅」。

老了,也能發揮自己的可能性,長輩們也能有走出家門的動力,和勇敢追夢的勇氣。<<<陳淑婉不老食光長輩說:「就是有規畫說做到什麼時候嗎,做到不能做哈哈哈」。

黃阿勉不老食光長輩說:「本來做志工的願望是,做到我不能做,那我來這裡,也是做到我不能做為止」。

林淑貞不老食光長輩說:「我希望自己能夠,自己做自己生命中的主人,因為我已經六七十歲了嘛,對不對,然後我也希望有機會,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我可以告訴更多人說,其實這裡是很快樂的」。

對於老,或許每個人的想像都不太一樣。我們看見,這群阿公阿媽們,懷抱著不同的憧憬與嚮往,匯聚彼此的能量,他們的不老精神,突破年齡框架,克服自我設限,開啟老後的第三人生,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讓自己生命的每一刻時光,都充滿價值、珍貴不老!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