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談香港腳「嚴重恐蜂窩性組織炎」 日常保健一次看

醫師談香港腳「嚴重恐蜂窩性組織炎」 日常保健一次看 | 華視新聞
資料照

林彥廷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中醫皮膚科醫師艾莉絲在臉書上分享香港腳好發原因與保健,艾莉絲表示,足癬就是香港腳,又稱足蹠白癬,是一種黴菌引起的皮膚疾病,黴菌最喜歡潮濕溫暖的地方,所以下雨後,鞋子潮濕沒有吹乾或曬乾,就是提供一個潮濕的地方,加上人類的身體恆溫,等於提供一個黴菌最喜歡的「溫暖潮濕」的地方,香港腳當然會變很嚴重,艾莉絲也強調,若不積極治療恐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灰指甲等。

雨季鞋襪濕易得香港腳 不積極治療恐灰指甲

艾莉絲說,每逢梅雨季節、夏季午後雷陣雨、颱風天、秋雨、冬雨(12月至隔年1月)等時期,就是香港腳爆發季節。而香港腳好發原因,除了「雨天鞋襪淋濕」,雙足長時間浸泡在潮濕的環境;也可能是「腳汗多」,卻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襪,腳汗在鞋內形成潮濕溫暖的環境;或因為工作需要,或生活環境,「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雙腳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等原因。

艾莉絲提到,香港腳特徵為腳底皮膚起紅斑、腳掌或腳趾間發癢、發紅、脫皮、起小水泡、腳趾間糜爛皸裂、出現疼痛皸裂的厚皮、甚者併發細菌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如果不積極治療,若黴菌入侵腳指甲,就是俗稱的「灰指甲」,指甲會變厚、變成灰黑色、甲床分離。

艾莉絲也提到香港腳四大類型,「趾間脫皮型」,大多數香港腳感染初期的表現,分兩種形態乾性、濕性兩種。乾性,常見趾蹼處有乾燥脫屑;濕性,則是趾蹼間發生浸軟、剝落、紅斑、糜爛、滲出液體等症狀,通常發生在第4與第5的腳趾間。

「發炎水泡型」,足底或足緣出現水泡,或多個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這類型香港腳癢感疼痛感明顯,水泡破掉後,足部留下糜爛破碎的圓形。

「厚皮型」,在腳掌跟腳跟處出現角質層增厚、皮膚乾燥、白色鱗狀脫皮等現象,這類型香港腳不會發癢,常常被認為是單純的皮膚乾燥,導致延誤治療。

「潰瘍型」,從趾間開始,一路擴散到腳掌、腳背,且常併發細菌感染,在趾間出現發紅、破損的糜爛腳皮,且有疼痛感,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患處會由趾間擴散到整個足部。

醫師分享香港腳日常保健 還有3點禁忌

針對香港腳日常保健,艾莉絲也分享數個方法,如腳部保持涼爽通風,腳汗者可穿純棉、純羊毛襪會吸汗,保持足部乾燥;鞋內可撒上滑石粉、痱子粉等粉末,減緩出汗;回家後脫下襪子,將足部沖洗乾淨,吹風機將雙腳吹乾,防止黴菌孳生;洗澡、游泳完後,要將雙腳擦乾,或吹風機吹乾。

艾莉絲也提到,選擇通風的鞋子,如涼鞋,如果必須穿包鞋,以真皮為主;家人有香港腳,避免穿拖鞋或外用鞋,襪子分開清洗,避免交叉感染;黴菌會附著於地板上,改掉在家打光腳的習慣,穿上室內拖,降低黴菌傳染給他人風險。

此外艾莉絲也提醒「香港腳禁忌」,艾莉絲建議,避免塑膠皮、合成皮等不透氣材質;避免合成纖維的襪子,讓腳浸泡在汗水中;避免尼龍材質的褲襪,阻斷汗水的蒸發也不適合。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