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金融時報 人工智慧助教好幫手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今天為大家導讀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篇社論,討論的是人工智慧的問題,金融時報認為,不論人工智慧多麼蓬勃發展,取代多少人工,「老師」卻是最不應該被AI取代的職業,來聽聽丁學文怎麼解讀。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倫敦金融時報》一篇重要的全球社論,它的標題下得非常直白,就是我們應該把人工智慧作為教育產業的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他為什麼這麼說,其實很多人都知道,教師很有可能在人工智慧的時代被取代,這是過去56年很多人的認知,《倫敦金融時報》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覺得其實教師是最不應該被取代的,因為事實上教師在跟學生面對面的時候,有很多要即時應變的,一些所謂情商跟智商的綜合體,而人工智慧應該被當成一個可以賦能的工具。

而不應該當作為了降低成本,取代老師的一個工具,《倫敦金融時報》為什麼這樣說,它裡面特別引述了英國最近推出了一個在疫情時代的教育平台,因為大家知道包括台灣,現在很多學生被迫在家裡遠程上課,事實上你如果家裡有小孩,你都知道在家裡遠程上課,除了失去跟同學之間的互動,學習效果其實也不是太好,所以他認為疫情過後,其實所謂的人工智慧或一些教育的科技的工具應該繼續留下來,協助老師去追蹤小朋友的學習效果,甚至去補足老師太累的情況。

事實上我們也看到這個東西有點像什麼,像一個鏟子,鏟子其實幫助我們更容易地去挖一些泥巴,事實上,在醫學上面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的手術,透過人工智慧可以讓醫生在更有效率的情況之下,更省力的情況之下把手術做好,總而言之呢,他在文章最後特別提醒我們,聰明的產業政策也很重要,我們必須知道,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一個重大的基礎工程,不管疫情怎麼肆虐我們,怎麼利用科技讓教育產業不要耽誤下一代的未來發展,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倫敦金融時報》的社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