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讀懂金融時報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遇瓶頸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財經專家丁學文,今(20)日要為大家導讀的是《金融時報》社論,探討中國過去2、30年來,依靠房地產融資平台衝GDP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到了必須徹底轉型的關頭。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全球社論,這篇文章其實要瞄準的對象是中國,它的大標題寫得非常直白,他說中國過去賴以成長的,房地產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破裂,副標題寫的是,北京必須為長期的經濟轉型,做好準備,他為什麼這麼說,大家都知道,過去20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房地產的繁榮,其實支撐了全球經濟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力,可是房地產的發展,看起來在最近已經到了盡頭,倫敦《金融時報》特別強調,表面看起來這就是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房地產繁榮的蕭條,但是深層次去看,裡面有更多值得注意的一些情況。

為什麼這麼說,熟悉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的房地產發展,很大原因有賴於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可是隨著疫情的爆發到現在,其實這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其實赤字越來越大,現在已經有超過20家的房地產的大型公司,其實在離岸債券市場上面,沒有辦法融到資,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背負的債務也非常高,其實占到了GDP的52%,這個是非常高的,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其實政府在有限的資金之下,怎麼去找到下一個動力,就變成非常重要。

觀察中國政府,下一步觀察的重點,除了地方政府,現階段只能有限的資金,去幫忙地方政府投資之外,我們也看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比率,降到只有5.7%,可是在過去20年,它的平均是17.87%,所以降得非常地凶,如果固定資產的投資沒辦法增長,可能反而就要去找到另外一條路,現階段中國最有可能的,就是說怎麼樣在共同富裕之內,透過零售消費力量,或者是內需市場的崛起,能夠去支撐,中國的下一步經濟發展,這個其實很有賴於,過金融市場,能夠在投資人的資金,得到一定的input,讓整個老百姓有信心能夠去消費,可是現階段我們又看到,全世界包括通貨膨脹的陰影,包括各國的地緣政治,還有對中國的打壓,對中國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倫敦《金融時報》,在文章的最後特別提醒全世界,大家必須知道,中國正在為長期經濟模式的轉型做準備,全球也必須要面對過去20年,中國成為全世界經濟動力的衰退,我們即將面臨的是一個,我們過去截然不同,而且陌生的新的經濟型態,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倫敦《金融時報》的一篇全球社論,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