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
反扁挺扁活動陸續登場,回顧台灣解嚴後這二十年,街頭遊行是如何從當年的流血衝突,到如今講究創意包裝,而創意究竟是為遊行加分,還是模糊焦點?我們的報導。
就是這道光,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八日,總統府被打上大大的腳丫,要請當時李登輝當家的政府捲鋪蓋走路,從日出到日落,點上蠟燭,追求幸福,手上的看板寫著大大的恥,要政府認錯,用和平的方式追求想要的和平。驚動社會的白曉燕命案,讓民眾站出來向政府要一個平平安安的社會,但台灣一九八七年解嚴後的街頭抗爭,一開始卻很不平安。
衝撞追打、水柱警棍,台北的夜晚越來越漫長,但日子一定要這樣過嗎?一九八九年,同樣的台北街頭,同樣的台北夜晚,無殼蝸牛滿腔怒火抗議高房價,卻不開打、不開罵,一坪上百萬的忠孝東路住不起,大家打地舖睡一晚總可以吧。
用大聲尖叫,姐姊妹妹要求立法,對付性騷擾用沉默來對抗,戴著斗笠繞著立法院反核四,繼續努力。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大玩偶,那就做個教改人偶,為孩子的教育求救,街頭運動不再動粗,開始動腦。
二二八牽手護台灣不分南北,台灣頭牽到台灣尾,連戰也能五體投地,親吻土地,創意成了民意,政黨輪替後,政治遊行也不再那麼政治。倒扁當然也能請出七爺八爺來助陣,倒扁當然也能穿的一身紅燃燒熱情,也燃燒金錢,但能夠燃燒多久?
未來的台灣,去抗議如果都像去PARTY,週末的街頭也許更擁擠,但曲終人散最怕的是寂寞,下次出門抗議前,想好自己穿甚麼、戴甚麼,也該想想自己要的是甚麼。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