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兩國論」 李登輝掀台海波濤

尹智剛 李詩健 報導  / 台北市

前總統李登輝主政12年,台灣發生許多全球矚目的大事。其中,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兩岸瀕臨戰爭邊緣,情勢一觸即發。這導因於1995年,李登輝前往康乃爾大學演講,寫下我國第一位現任元首訪美的新紀錄。之後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強調台灣與中國大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挑動中國敏感神經。不過,李登輝主政時推動務實外交,努力拓展台灣的外交空間,希望讓世界看見台灣,卻締造了台灣31個邦交國的榮景。

時任總統李登輝(1995.6.10)說:「我本人擔任總統的準則,就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回到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成為我國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現任元首,全球關注無限風光,可說是人生巔峰之一。

這也引起中國大陸不滿,朝彭佳嶼試射飛彈抗議,隔年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前夕,北京再向基隆及高雄外海試射飛彈,兩岸情勢緊繃,台海飛彈危機一觸即發,美國尼米茲號航艦,接連兩次,華府都趕緊派出航空母艦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域,以行動力挺台灣,李登輝因此順利連任總統。

但1999年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拋出「兩國論」主張。時任總統李登輝(1999.7.20)說:「(民國)80年修憲以來,已經將兩岸關係定位在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

言論再度引發兩岸動盪,也讓第三次辜汪會談胎死腹中,但李登輝生前主政長達12年,屢屢成功突破外交困境,外交政策揚棄兩蔣的「漢賊不兩立」。時任總統李登輝(1999.4.8)說:「由於經濟力量逐漸重於軍事力量,使我們能以經濟實力為後盾,推動務實外交,並獲致具體成果。」

李登輝的外交政策更務實也更開放,只為了讓台灣能夠走出去,生前更結合愛打高爾夫球的興趣,變成小白球外交,前往東南亞度假,和菲律賓泰國印尼等大陸友邦的領袖,以球會友,透過度假巧妙地拚外交,寫下「破冰之旅」的新模式,李登輝生前的兩岸外交立場,有人認同也有人不以為然,無論如何都已經在台灣的歷史上,寫下難以抹滅的深刻紀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