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減塑救地球 「玉米」便當盒耐用不輸塑膠

環保減塑救地球 「玉米」便當盒耐用不輸塑膠 | 華視新聞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台灣近幾年也打出「減塑政策」,勢必將掀起一波生活轉型,民眾的生活所需都將以環保作為優先考量,在台灣有業者提早插旗,打造用玉米製成的便當盒,能夠百分百被土壤分解,上工研院技術協助,讓這些再生材質,能夠更堅韌耐用,不輸塑膠,現產品銷往歐美、日本市場業績節節攀升,但卻很難打入台灣市場,歸因跟政策和民眾的生活習慣有關,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有解方嗎,來看我們的專題報導。

紅、橙、黃、綠的一次性餐具,又或者繽紛色彩的便當盒,這些都不是塑膠,而是用玉米做成的再生環保餐具,業者陳瑜萱說:「因為減碳政策淨零碳排的關係,所以現在禮贈品都講求,我要用環保材質的東西,去做搭贈,這個產品我們是有上募資,最後才成功上市的」。

強調天然零塑膠,百分百回歸土壤,透過群眾集資催生的玉米便當盒,試水溫也測試民眾對環保的意識,走進工廠全盛時期有8條產線,24小時全天候運作,管理部馬靖棻說:「那它現在剛生產下來,它是有一點熱熱軟軟的,那這個材料它跟一般的塑膠比起來,還有一個差別是,我需要去靜置去放涼,它其實生產上還有一個區別,您這邊可以摸摸看,它跟塑膠摸起來有一點不太一樣,而且您也可以直接聞聞看,它是沒有塑膠的異味的,它有一點甜甜的味道,它有一點甜甜的味,因為它就是玉米澱粉去做的,那它有一個很特別的,如果你去拿打火機燒它的話,它這個是會冒出白煙的,如果你去燒塑膠,它說會有黑煙產生的」。

到底塑膠和玉米製的餐具差別在哪裡,以一次性餐具來說,塑膠成本便宜,1個零售價格大約4塊錢,耐磨耐油不透水,耐熱範圍大約40到100度,沒有使用年限,但無法分解對環境造成破壞,玉米製成的,1個零售價大約要6到8塊,比起塑膠比較容易脆化,耐受性較差,耐熱範圍50到60度,但現有技術早就能克服上述的缺點,重點對環境友善能被土壤分解。

工研院材化所組長林志祥說:「那透過玉米不同的,1個材料的1個特色,我們去設計不同的1個化學結構,那希望透過這個化學結構,能夠跟玉米的材質之間,有很好的1個相容性,原來的這個玉米的材質,它的耐熱溫度大概只有50度左右,那透過我們的添加(晶核劑)之後,可以提升到120度,這樣在沸水的情況下使用,都沒有問題」在工研院的協助下,研發出的晶核劑原料,技術可以結合各種再生原料,設計出不同的化學結構,提升耐熱度和使用韌性,各項表現不輸塑膠。

業者李佳燕說:「國際的法規的政策,再加上淨零碳排的影響下,我們保守估計在2023年,我們可以達到的營業額,會落在大概在7千萬左右」掌握了關鍵技術外銷持續看好,但如何打進國內市場,得要靠著全民的環保意識和政策推行。

業者陳瑜萱說:「國外的這樣子的環保概念,比台灣跑得更快而且更到位,所以他們在使用這樣的生分解材料的時候,其實往往比台灣領先二到三年,尤其日本地區他們的回收機制,做得比台灣更確實更好,所以他們在使用這樣子的材料的時候,他們不會有更多的考量跟思考。」

或許台灣比國外慢了一些,不過環保署政策急起直追,2020年開始我們擴大限用,塑膠購物袋免洗餐具,飲料杯吸管,甚至在2022年12月,台北市進一步規定,飲料店禁用一次性塑膠杯,到了2025年,這些含有塑料的一次性的產品,會全面限用,2030年將會全面禁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說:「在2050年之間有非常多,所謂叫生活的轉型,政府的推廣跟人民的消費行為的改變,改變多快就看大家整個推得速度多快,這兩個如果都合乎的話,我想這個產業是很有戲唱的」或許在環保意識抬頭下,再生產業也將成為未來趨勢,可望讓塑膠汙染在我們這一代結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