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1 14:30

誰是下一個阿里巴巴?〉中國掀起最大創業潮台灣人才恐流失!

誰是下一個阿里巴巴?〉中國掀起最大創業潮台灣人才恐流失! | 華視新聞

邱莉燕

199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後,誕生無數成功企業家;10年前互聯網襲來,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崛起,成為新經濟代表;2015年3月中國總理李克強更喊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終於掀起大陸史上最大創業潮。

這波十幾億人口的新全民運動,政府力推、資金力拱、創業門檻降低、創業環境寬鬆,刺激大量創業公司落地,人人都想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

《遠見》採訪團隊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創業重鎮,見證這股強大的創業熱潮,並專訪最火紅的創業導師程天縱,分析大陸創業成功的關鍵。台灣面臨大規模的獵才行動要怎麼因應?國內的創新產業又該如何突圍?

自從1970年代末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來,曾創造了無數成功企業家。但是創業風潮在中國大陸,還從未有過如此刻般瘋狂興旺的程度。

這簡直已成為近年來十幾億人口的新全民運動!不管走在哪個中國小區,創業的空氣總是四處瀰漫著。

住在上海郊區唐鎮的上班族唐麗萍,每到週五,總是晚飯隨便扒兩口,便匆匆趕到社區裡的地下車庫。這裡舉辦的不是社區同樂會,而是大陸時下最火的創業大會。居委會把閒置車庫騰出來,擺上桌子,就直接變成了創客空間。高談闊論了3小時,大家離去時仍意猶未盡。

「我周圍的朋友從外商高管到公務員,紛紛辭職跑去創業,」唐麗萍心有所嚮往地說。

人人懷抱創業美夢

渴望複製「阿里巴巴」

距離上海400公里的黃山山腳下,在名不見經傳的小縣城黟縣,也發生一樁傳奇,創業風潮拯救了一個商場。

廣達數萬平米的龍川廣場,由於地處偏遠,原本招商不易,但感受到國家政策關注創業而靈機一動,在商場內安設數間教室,改為黃山大學生創業基地,從此「火了」!當地政府馬上支持,招商難題也一併解決。

「創業熱到連開個商場也要自稱是創業基地,」龍川廣場的股東之一、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董事長林偉賢不禁感嘆,目前在大陸,任何事物只要與創業掛勾,就是「政治正確」。

自從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創業變得炙手可熱。

各城搶辦創新賽、爭蓋育成中心

人人都想成為下一個阿里巴巴,各大小城市幾乎每月都舉辦創新創業大賽,每座城市爭先恐後蓋育成中心(大陸稱孵化器)。

人人也都在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投資人追到創業者下榻飯店跪求入股的情節,早不是新聞。對中國的創業者,現在是最好不過的時代。

目前在大陸,不分年齡、行業,甚至有沒有經驗也不重要,即便是流浪漢,也能得到創業機會。高中畢業的安行,從老家濟南南下到杭州創業,卻很快與合伙人鬧矛盾獨自出走,口袋裡只剩下200塊人民幣,只好住在火車站裡流浪。

他來到杭州專為創業者而設立的夢想小鎮面試,也因為學歷低、沒團隊,而被拒絕。

沒想到當時面試官、暾瀾投資董事長姚勇傑,看中了這個年輕人的創意,投資500萬人民幣給他,後期又追加了400多萬。僅僅一年間,安行創立天任生物,如今預估市值已逾3億人民幣。

中國正掀起有史以來最大一次創業潮。1978大陸開始改革開放,興起個體戶;之後國企改革又造就了海爾、聯想等世界級企業。1992年是無數公務員下崗潮;2000與2004年互聯網襲來,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崛起,成為中國新經濟的代表。

到了2014年,中國平均每天增加1萬600戶新註冊企業,誕生360餘萬家新公司。

政府扮推手 促成創業百花齊放

到了2015年,創業浪潮更是捲到了巔峰。

三年前創辦服務業創投公司的大陸知名企業家、如今已投資112家企業的飛馬旅聯合創始人袁岳預估,如無意外,2015年中國將有450萬家新公司,比2014年新增90萬家,2016年可達600萬家。

「不僅中國歷史上,我也認為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如此多的創業機會,」袁岳說。

促成大陸創業潮百花齊放的主因,首要是政府的積極鼓勵、資金前所未有的充裕、創業成本降至史上最低,加上大公司併購積極。

中國迎來創業的黃金年代,政府扮演了重要推手。為了鼓勵全民創業,政府不斷推出扶持政策,簡直到了瘋狂程度。

從2013年5月到2015年6月,短短兩年間,從國務院、工信部到證監會等十餘個中央機關發布了23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字號」指導意見,頻繁到平均每個月發布一項,務使創業的「中國夢」,人人觸手可及。

再將眼光轉向地方政府,從北京到南京,由深圳至成都,東南西北各地方政府,近年來爭先恐後規劃出眾創空間,面積動輒上萬坪,提供創業者較低的經營門檻,有的辦公室租金還可減免。

鼓勵大人創業還不夠,中國政府還計劃把創業基因植入青少年的腦子裡。李克強親自參訪過的深圳柴火創客空間,正與中國教育部合作推動「創客教育」,培育中學生如何成為一名創客,企圖讓創業從小扎根。空間管理員李歐亞透露,深圳做為創客教育試點,今年下學期便會陸續開課。

「政府鼓勵創業,是總體經濟轉型的考量,」大陸服務業創投平台、飛馬旅聯合創始人之一的楊振宇指出,中國經濟向來以國有經濟為主,活力不夠,鼓勵創業是為了激發民間能量,這對中國的未來無疑非常重要。

金融政策大鬆綁

天使投資案暴增31倍

金融政策鬆綁,使得創業者容易募資,也是創業潮瘋狂崛起的主因之一。類似台灣創業板、以創新創業為主題的新三板,已在中國政府的大力鼓吹下,熱度遽增。

去年掛牌新三板上企業僅1369家,到今年6月底已增到2637家,平均每月約新增170家企業,速度之快讓所有人瞠目結舌。

投資機構更預估2016年有望超過6000家。所有稍有經營績效的創業者,無不以登上新三板為第一要務,好打通資金管道。

眾籌(群眾募資)和P2P(個人對個人網路信貸)的興起,更讓社會上的流動資金獲得解放,令創業者借錢無憂。

比如,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5月底公開批示,鼓勵整個廣東省成為全中國最大的眾籌發展基地,給予最寬鬆的環境,方便手上有一點資金的人,投錢給另一批素未謀面的人。

政府支持,加上金融鬆綁,已讓大陸創投資金「淹腳目」,也是創業大潮席捲的另一原因。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終端的統計,光2015年7月,中國創投市場的投資規模便高達73.92億美元(約台幣2391.4億元),創下新高。

「大陸創業現在是錢比人多,人比項目多,」知名創業導師、Terry & friends創辦人程天縱總結。因為資金實在太充沛了,許多很「嫩」的初創公司也能受到各大創投及新興資本的青睞。

由近一年中國天使投資人的活躍度便可得知。2008年,大陸共25個天使投資案、總投資2000萬美元,漲升到2014年的766案、5.26億美元,案量暴增31倍。而在以前,新創階段的公司根本乏人問津。

大企業積極扶持 從中獲取創意

創投業者搶占早期先機,大大緩解了資金問題,自然促使創業公司的成長週期縮短,成熟期更早到來。除了政府力推、資金力拱,創業的門檻降低,創業的環境寬鬆,也刺激了大量創業公司落地。

「法律沒說不可以做的事,你都可以做,」中華民國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比較兩岸創業環境時指出,中國尤其對互聯網創業的容忍度很高,很多創業領域其實是「就地合法」。譬如大陸的網路公司可以經營保險及信貸業務,但在台灣及世界大多數國家,非銀行或金控不能做網路金融。

大陸創業很容易,甚至連「幫人創業的工具」也如雨後春筍出現。創業孵化器、聯想之星推出「創業套餐」的智能硬件系統,讓創業產品可在48天從圖紙到量產。

被大陸人簡稱「BAT」(指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大企業,近年來也積極扶持創業,一個比一個大方。

7月16日,阿里百川負責人張闊現身杭州黃龍飯店,隨之公布的扶持創業計畫激動了人心。

「我宣布,阿里巴巴將開展雙十億項目,扶持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張闊說,集團提供20億人民幣基金,其中10億投資優秀的新創團隊,10億提供貸款給創業者。

不只是阿里巴巴對創業者慷慨,百度也將拿出10億美元,做為互聯網生態基金聯盟融資之用,扶持開發者。

無獨有偶,騰訊也通過了「雙百計畫」,在未來三年內累計投入價值100億人民幣的流量,用於扶持100家市值過億美金的創業企業。

「大企業重視扶持創新,可以從中獲得外部的創意,」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指出,大企業鼓勵創業,以此保持創新活力,尋求新增長點。

假創業、真放貸

誘惑愈大風險愈高

大陸的創業風氣甚至風行草偃,帶動起鄰近國家的創業氛圍,尤其是對台灣。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宣布台灣100億台幣的創業基金成立的聲音言猶在耳,一個月後,阿里巴巴便特地到台北舉辦30小時的大學生黑客松,選拔出四支優勝隊伍。

就在7月16日,這群台灣年輕學子於阿里百川夢想嘉年華的新秀推薦會上,與大陸的投資人面對面。「lexicon」App創始人、台大外文系四年級的趙育萱發現,巡演結束後,大陸投資人和加速器紛紛來換名片,要求寄資料或是乾脆邀請到訪,讓她竊喜不已。

同一個時間段,五組台灣「紫牛之星」的新創團隊,則是前往北京進行一場創業之旅。

這群台灣年輕人參加中國大陸最大移動工具開發商獵豹移動,在台灣所舉辦的紫牛戰隊創業競賽,從150組中脫穎而出。在北京,他們不僅深入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京東商城、小米手機等中國互聯網界知名企業,還進行深度交流。

經過這番洗禮,台灣團隊中的手相通創辦人簡子復,及Fersonal創辦人鄭章陽最大心得是徹底顛覆了過去想像的產品路線。兩人異口同聲表示,在不久的將來會前往中國創業。

南京玄武區的G9分子冰淇淋,是唯一一家用零下196度C的液態氮現場製作成的霜淇淋,一杯均價15元人民幣的獨特美食,是引爆長三角年輕群體的新消暑聖品。引進它的人,卻是來自新加坡的鍾幸龍,到中國第三次創業才成功。

「感受到中國的創業魅力,內地也開始出現異國創業者,」投資了兩岸及東南亞118家新創公司的林偉賢觀察說。

然而,創業如此受推崇,難免也出現過度膨脹的歪風。「我感覺有點泡沫了,」位於深圳的我加(MEEPLUS)創投孵化器聯合創始人謝瓊說,投資人搶項目、搶團隊,以前的天使投資是20萬人民幣就可以進場,如今至少200萬起跳。環顧四周,謝瓊也發現去年深圳的孵化基地才個位數,今年悶聲不響冒出100多家。還有房地產老闆看本業不景氣,把建案改成創客空間出租,謀求出路。

亂象叢生 「妖魔鬼怪跑出來」

「很多資本界的妖魔鬼怪跑出來,」兩岸皆有企業家學生的海彙企管顧問負責人林君翰,更察覺到伴隨創業潮而生的亂象。

他舉例,很多投資公司假創業之名,從事的是放貸。還有企管顧問公司推出「創業資本兵法」的課程,鼓吹企業拆分數間子公司,註冊為新創公司,再幫忙申請創業貸款。「太多人借了太多錢,不知怎麼償還,公司反而產生更大的危機,」林君翰說,背離正道的融資,令人誤以為借錢都不用還本金,會誤人甚深。

「人人都去創業,未必是很好的現象,」深圳前海雲籌互聯網金融創始人謝宏中,也對眼下的全民創業提出反思:「大家都去創業,就會變成低層次的創新創業,好比以前的大煉鋼廠。」

大煉鋼廠指的是1958年至1960年間,毛澤東發起「大躍進」運動。各地紛紛成立人民公社,大量徵集民間鋼鐵來煉鋼,最後煉出不能用的廢鐵疙瘩。同理可證,全民創業「煉」出來的,有可能不是扎扎實實的創新,也就無法持久。

另一方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令創業的誘惑變大,催生出很多新創公司和創業的點子是肯定的。「但問題是社會其他成本變得很高,」謝宏中分析,現在只要是稍微「有點料」的人都跑去創業,企業裡的高階主管變少了,到最後就是人才難找。

中國大陸史上最大創業潮,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機遇,甚至影響著中國經濟下一波的健康發展,但如何深化創新的質量,避免寶貴社會資源被排擠,值得深思。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

新聞來源:遠見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