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4 20:00

解放音樂節 解構社會FUN膽發聲

王曉敏、胡櫻馨  / 桃園市

音樂節給人的印象,不是坐在草地上拿著啤酒享受現場氣氛,就是在台前跟著台上搖滾樂團的節奏盡情衝撞。中央大學「解放音樂節」以引發人們關注社會議題的理念出發,期望利用音樂建立人與人溝通的管道,讓社會多元發展,幫助人們為自我或眾人權益發聲。




90.jpg
五月一日音樂節當天,工作人員舉牌邀請聽眾打卡。   攝影/王曉敏

跳脫草地 解放聲音
四年前一群中央大學生,在大樹下彈彈唱唱,有人提議辦一場音樂節,沒想到就這麼著手準備了。籌辦草地音樂節過程中,他們發現社會上有許多紛紛擾擾的事件,像是關廠工人事件、核四問題、反旺中媒體壟斷……等等,因此原先單純的草地音樂節,慢慢走向不一樣的路線,變成「解放音樂節」。

解放音樂節除了邀請獨立樂團以外,還舉辦講座、影展,當天更邀請NGO組織來做小講座,設置「ISSUE議墅」為民眾解說議題,還有創意市集。除此之外,他們認為學生樂團是未來音樂的新血,鼓勵學生樂團發表自己的創作,舉辦學生樂團徵選,利用人氣票選的方式,選出五組樂團在音樂節當天為聽眾演出。

93.jpg
解放斑馬頭在現場為活動宣傳。   攝影/王曉敏

解放不是唯一 發聲到起身

二○一三年第一屆解放音樂節「我們要解放!」籌備九個月內期間剛好遇上三一八學運,音樂節形象為一隻斑馬,取自LIBERATION(解放)的諧音:ZEBRA(斑馬),他們稱自己為「解放斑馬」,除了親身到學運場地外,也曾參與過不少事件,像是二○一二年十一月到行政院挺身「反媒體壟斷」,還有因台北獨立音樂重要地標「地下社會」Live House(音樂展演空間)被多次開單導致歇業,為喚起政府對Live House的重視,二○一二年十月在台北市議會及文化部前抗議聲援。

而第二屆「單一,不是唯一」,強調不一樣的探討角度,引領參與民眾獨立思考,並首次舉辦影展,也進行「環西集聲」活動,帶著斑馬頭到西部各大學收集小卡,擷取大家的聲音。第三屆主題「發生,發聲;沉默,沉沒」,希望大家能在這個資訊日新月異的時空下,一起更努力關注這個社會,並對社會有所回應:不再沉默,勇敢發聲。

到今年舉辦第四屆「揭恕,起身,豈能無聲」,不同於以往,設置了大小兩個舞台,讓NGO組織台灣北社、工具青年、島國前進、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及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上台為自己發聲,使更多人理解他們。
92.jpg
NGO組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在音樂節現場為人解說。   攝影/王曉敏

解放音樂節執行長蔡佩妤去年第一次參與籌備,發現這個活動很有意義,讓人去了解更多社會議題,感到非常滿足。她認為中央大學身為桃園唯一國立大學,應該更有社會使命,因此投入活動執行。活動資金大部分來自企業贊助,以及政府補助,最困難的部分是政府以及學校,因為學校在資金分配有自己的原則。她也發現因音樂節形式及規模的緣故,導致非在地人比較容易從網路上知道這個活動,因此在這次加入了「在地化」概念,希望能從桃園本地衍伸出去。

91.jpg
「ISSUE議墅」呈現本次音樂節討論議題。   攝影/王曉敏

議題設定 共同思考

「ISSUE議墅」小小空間裡,結合藝術及議題,曾經探討過航空城、核四、性別平等、大學通識教育、因西方文學單方面陳述,可能造成偏見的Single Story(單一故事)、旺中併購案、樂生捷運機場問題、香港佔中、網路力量、藍綠政治、桃園議題地圖等事件,議題組組長郭昱廷表示先前討論的幾乎是單一事件,不一定所有人都有興趣接觸,因此今年將探討主題貼近與學生生活相關:用主流及獨立區分還有被大量報導的事件探討新聞媒體、用台灣房屋買賣及稅金比率討論居住正義以及課綱教育改革問題,這是每個人一定會親身體驗到的事情。

除活動當天的「議墅」之外,在九個多月籌備時間中,舉辦多次講座或影音欣賞,主題廣泛,圍繞音樂及議題,例如邀請性解放的學姊解說不一樣的性別觀念,也曾請到第二十二屆金曲獎最佳樂團,原住民風情濃厚的MATZKA談論音樂創作。

議題組組長何恭皓說「除了設定議題外,可以做的其實更多。」本屆解放音樂節正巧碰上十八歲投票熱潮,議題組在去年十二月時發起相關活動「投票正義.中央場」,企圖透過模擬投票的體驗活動,提供青少年一個公民體驗的友善環境及學習機會,並提升培養公民素養知能。除以上活動外,解放音樂節也會在粉絲專頁分享這個土地上發生的大小事,實踐引發人們關注議題的理念。
延伸閱讀

打破主流 社運議題與音樂激盪

老諾浮現 唱出中台灣的人權宣言

唱出人權 小地方音樂季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