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千雅、姜凱玲 / 新北市
不同於平常的國小教室,上著嚴肅的數學課、英文課,在新泰國小輔導室旁的這間教室裡,只有八位學生,和一位俏皮活潑,能夠與他們打成一片的陳麗娟老師。這是新泰國小輔導室的高關懷社團紙雕藝術課程,除了教導孩子基本的藝術認知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觀,以及正向的生活態度。
新泰國小高關懷社團「紙雕藝術課程」上課情景。 攝影/袁千雅
新北市新泰國小有一群時常進出輔導室的學生,有些有情緒障礙的問題,有些則是不擅長與他人互動、溝通,也有些是在育幼院成長的孩子,而他們統一被稱為「高關懷學生」。
為了幫助高關懷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加強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新泰國小輔導室特別開設多元的輔導課程,例如「小梵谷藝術家–紙藝與藝術雕刻課程」、「鼓聲飛揚–太鼓課程」,以及「蛇板陀螺–運動休閒課程」等共五類,把高關懷學生從不同班級中抽出來,集合成八到十人的小團體,藉由輔導老師的陪伴與專業技能的教導,協助高關懷學生解決在班級內遇到的人際相處問題,輔導他們適應學校生活。
新泰國小輔導室組長俞琪瑤是高關懷社團的負責人,他認為在社團老師細心與耐心的帶領之下,許多學生開始願意敞開心房,向師長分享他們的心情。「其實新泰國小的輔導個案算多,曾經有家庭功能失調、在班上不願開口說話的孩子,因為參加高關懷社團,開始願意敞開心房,告訴我們他的不安和思念,更在學期結束的最後那堂課,笑著說喜歡這裡」,俞琪瑤欣慰地說。
除了輔導老師的陪伴,新泰國小高關懷社團也會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設計課程,「一到三年級的小朋友通常對學校還不熟悉,會比較害羞,所以就透過創意美勞課程,像是捏捏紙黏土,讓他們從自己的成品中得到成就感。」俞琪瑤說。
而針對四到六年級的學生,輔導室則設計太鼓課程及籃球課程,俞琪瑤說,「有些高年級的孩子,常常會有用不完的體力,所以就希望趁著打太鼓或是打籃球的時候,把他們的精力消耗掉。」相反地,也希望藉由這些活動,讓比較害羞的學生放鬆心情,突破心理障礙,試著展現自己的才能。
陳麗娟是一位輔導老師,學習紙雕藝術長達十年之久的她,除了繼續精進自己的能力之外,更將紙雕藝術的課程帶給高關懷學生,在培養學生基本的藝術認知能力和技巧之餘,也從藝術治療的角度切入,輔導學生,陪伴他們走出每個不安的時刻。「我都把自己當成他們的媽媽,每個孩子都是我的寶貝。」陳麗娟溫柔地說。
在紙雕藝術課程中,學生專注地為她的聖誕樹做最後裝飾。 攝影/袁千雅
讓陳麗娟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一位在育幼院生活的學生,在第一堂課時,便卸下心防,訴說著他的家庭狀況,以及他對家人的思念。陳麗娟說,「那個學生就告訴我,他想爸爸、想媽媽、想家裡的妹妹。其他的輔導老師都很驚訝,因為一般在育幼院成長的孩子多數不會願意跟他人分享家裡的故事。」
對紙雕課程的學生來說,陳麗娟扮演著亦師亦友的角色,不僅在課程中可以與學生打成一片,互相分享許多有趣的事情,當遇到學生犯錯時,陳麗娟依然會板起面孔,嚴肅地告訴學生,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行為是錯的。陳麗娟說,「我會跟他們當哥們,當他們家裡遇到困難時,就會比較願意告訴我,這樣可以降低他們發生不適當行為的頻率。」
不同於有些學校將輔導課程放在一天的最後,新泰國小輔導室選擇將高關懷社團安排在早上七點五十分到八點三十分,期望藉由一周一次的早自習課程,增加學生來學校學習的動力。俞琪瑤說,有些高關懷學生是屬於中輟類型的,他們常常會不想到學校上課,但是如果那天早上有他們喜歡的課程,像是籃球課、紙雕課,那天的出席率普遍就會特別高。
未來,新泰國小輔導室也會繼續開設不同類型的課程,例如樂樂足球課程,讓孩子在享受玩樂的同時,也學習互相合作的重要性。紙雕老師陳麗娟也表示,期望當孩子在學習歷程上的心靈支柱,不僅陪伴他們成長,也鼓勵學生在畢業之後,帶著從她身上學到的知識與態度,邁向人生下一個里程碑。
亦師亦友的紙雕老師陳麗娟,期望成為孩子的心靈支柱。 攝影/袁千雅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這篇文章 藝術性高關懷社團 新泰國小從心陪伴孩子 最早出現於 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