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3 18:00

【人物專訪】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用歷史喚醒人民對文化的覺悟

【人物專訪】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用歷史喚醒人民對文化的覺悟 | 華視新聞

梁嶸文

 從作家到導演,再從導演到琉璃藝術家,不管這個人怎麼轉換跑道,外界對他的評價都很高,曾獲得「最佳編輯」、「最佳導演」等奬項,但他對自己卻是從來沒有滿意過,一直往更高、更險峻的山攀爬著。最近他又為自己增添了新的角色「策展人」,他,就是張毅。


 談到他首度擔當策展人,為阮義忠舉辦「我們忘了的 人與土地」攝影展,除了是想把過去台灣的美好景像呈現給大眾、讓大家一同回味農村記憶外,還希望大家能認真地去思考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涵意。「應該要讓現代人看看我們是怎麼走過來的,感受我們曾經經歷過的匱乏,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這是張毅的策展理念。會主動邀請阮義忠展出這輯作品,是因為他覺得阮義忠的照片是文化載體,承載了這個國家的人們對於過去的思念,也讓大家重新思考土地對人的定義,從而喚醒人民對文化的覺悟和省思。


 曾經有人對張毅說:「自從發生太陽花事件後,我們要開始關心這片土地。」張毅反問:「難道沒有太陽花事件你就不用關心這片土地了嗎?」他說,雖然個人的覺醒是好的,但是大家不應該經過太陽花事件後,才想到自己要關心國家、關心社會,要從根本去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張毅表示,他對台灣文化的發展感到前所未有的絶望,大家對於文化的覺醒仍然很低,缺乏了能夠凝聚這片土地文化的東西。


 張毅認為,他曾經做過的事都是一脈相通的,不論是寫作、拍電影還是琉璃創作,其核心都是在推動文化。只要是對文化有幫助的,他都想試試看。包括他現在正在做的動畫,雖然做得鼻青臉腫、負債累累,但他仍堅持著。一方面是因為台灣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專業,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動畫很迷人,能夠跳躍到一個完全開放的自由空間裡,實現了現實世界裡沒辦法做到的事,他希望能用這種特別的語言,把這個時代記錄下來。


 就像在1987年,當張毅發現琉璃藝術創作在近代工藝的發展裡,竟然是0的時候,他便決定和楊惠姍攜手開墾荒地,撒下種子,創立了琉璃工房。「琉璃是一種思想,是一種情感」張毅一直秉持著這個意念去奮鬥。29年過去,琉璃藝術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持續地成長著。


 面對未來,張毅強調:「讀書!一定要讀書!不讀書的話,你怎麼判斷我說的話都是真的呢?說不定我只是騙你的呀!」他覺得,在這個媒體變化快速的環境下,一定要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明確地去分辨是非對錯,才不會盲目跟隨別人的腳步。在閱讀書籍上,他建議大家要「寧濫勿缺」,不論是世界名著、中國文獻,還是近代文學,都要接觸。


 這麼多年來,張毅不斷地自我挑戰,只為完成自己的目標。儘管張毅這一路步履蹣跚地走來,可是讓他重新再做決定的話,他還是會選擇同樣的路,他說:「每一個時期我都只覺得自己過得很悽涼,很苦很累。但我至少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勇敢地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了呀!沒有甚麼好埋怨的。」

新聞來源:銘報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