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0 20:02

阿薩德舞團 以中東舞蹈描繪社會群像

阿薩德舞團 以中東舞蹈描繪社會群像 | 華視新聞

張瀞月、張芷瑜  / 新北市

阿薩德中東舞團於二〇一七年推出舞劇《身是客》,以拼貼的手法,融合多種中東舞蹈,呈現中東社會群像,探討青年生活困境、性別、邊緣弱勢群體等議題。以台灣眼看中東世界,也期待觀眾反思台灣的社會問題。

從《解放廣場》到《身是客》

阿薩德中東舞團藝術總監邵震宇,是台灣首位獲得肚皮舞公開賽冠軍的男舞者。邵震宇大學時代以學習街舞為主,在美國百老匯打工時看見當地舞者經常將多種舞蹈元素融合,回台後才接觸中東舞蹈。二〇〇九年在肚皮舞公開賽奪冠後,突然受到大量媒體關注,他卻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下一步,隨後定期拜訪中東,並修習當地語言。一日在伊斯坦堡的影音店看見雲門舞集的作品《水月》,激起他想以舞蹈說故事、站上世界舞台的想法。

二〇一一年埃及茉莉花革命發生時,邵震宇正好住在解放廣場隔壁,參與了整個革命過程,也大量訪問了當地民眾。邵震宇在茉莉花革命後經過大量的累積、研究,在二〇一二年將阿薩德中東舞團立案,召集舞者和學生,於二〇一三年推出舞劇《解放廣場》。劇情描述一個年輕人北上到開羅找工作,剛好碰到茉莉花革命的故事,反映許多埃及年輕人共同的生活經驗。《身是客》則是在邵震宇持續定期拜訪中東地區後,以「議題性」為優先來創作,在《解放廣場》三年後推出的舞劇作品。

舞蹈探討同志議題。 攝影/張芷瑜

社會中的陌生人

《身是客》的另一個標題「Ghareeb」,是埃及方言,意旨「陌生人」,邵震宇一開始的發想是來自埃及年輕人,除了離鄉背井去大城市工作所造成的異鄉人心境,「中東這幾十年受到很大的衝擊跟變化,從上個世紀前期的西化、伊斯蘭革命,到後來很多資源被美俄控制。我採訪很多埃及年輕朋友,他們覺得自己找不到歸屬和認同,覺得自己像陌生人。」

「陌生人」的心境也可以套用在其他的狀況,「比如說女性受到很大的壓抑,還是必須要生活在那裡。同志也是,因為社會不允許而隱藏自己,活得像個陌生人。」舞蹈中出現一個「撿垃圾的人」,靈感來自埃及的垃圾城,城裡的人世世代代都是以處理開羅的垃圾維生,對主流社會來說也是一種陌生的邊緣人。

雖然一開始是以年輕人為發想,但性別議題到後面變成相當重要的一部分。邵震宇採訪了許多埃及的女性朋友,將她們所遭受到的性別困境,霸凌、歧視與性騷擾編入舞蹈中。他說自己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朋友走在街上總是戴著耳機,「我問她幹嘛走路要聽音樂,她說要是不聽音樂就會聽到別人對她閒言閒語。可能因為她短頭髮、打扮中性,也可能因為她沒有戴頭巾,那對我的衝擊蠻大的。」舞劇中的另一個角色是穆斯林女性英雄,「我覺得太多作品裡的英雄都是男性,所以特別塑造了一個女英雄。另外,很多人在社會上的角色都不是單一的,比如說同時是女性和穆斯林,或者撿垃圾的人同時是同志,我想呈現這樣多重的社會壓力。」

撿垃圾的邊緣人。 攝影/張芷瑜

不一樣的美的展現

邵震宇說,雖然在《解放廣場》時就想探討社會議題,但還是像傳統中東舞蹈一樣用華麗的舞衣、大量的色彩來吸引觀眾,讓觀眾覺得不沉重。《身是客》是以議題為優先,再找音樂、配舞蹈。男女款式相同的簡單舞衣,不僅想讓舞者著重用身體去表達,也想剝去一般舞衣設計上的性別刻板印象。

為了將注意集中在肢體動作上,舞劇中也不使用傳統的中東舞蹈道具,唯一的道具是來自埃及咖啡館的椅子,不僅將中東元素帶上舞台,也可以塑造很多場景,比如說戶外咖啡館、性騷擾發生的公車上、女性無形的框架等等。音樂方面,除了採集中東路上的人聲之外,不僅使用傳統的舞蹈配樂,也使用中東獨立樂團的作品,歌詞都是青年人所遇到的社會現況,對政府的批判、離鄉背井的心情等。

《身是客》採用小劇場的形式和蒙太奇手法,沒有明顯的故事線,「不同事情的發生,互相關聯或沒有關聯,圍繞在『陌生人』的主題上。」邵震宇希望舞蹈能帶給大家很多的想像,而不像演戲有具象的劇情。舞蹈編排上,邵震宇也是給舞者意境,讓舞者自己去發想動作,結合舞者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習舞經歷。飾演穆斯林女性英雄的舞者周忞慧說:「因為我本身就是穆斯林,所以更能夠進入狀況。又因為我是學伊拉克民俗舞的,在裡面加入了像甩髮這些伊拉克民俗舞的動作。」舞團中其他兩位男性舞者是劇團出身,也將自己的專業融入舞蹈中。讓舞者自行發想也有不便之處,「舞者習慣跳開心的舞,濃烈的情緒轉折跟爆發都是他們沒有過的經驗。我要去說服他們這些突破傳統的設計,也是一種美的展現,只是不一樣的方式和角度。」

劇中加入穆斯林女性英雄的角色。 攝影/張瀞月

議題的「去國家化」

邵震宇說,他一直試圖做到「去國家化」。一方面如果明顯的把背景設在一個國家,其他國家的觀眾會有隔閡感;另一方面,他認為這些議題每個地方都有,很多人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人們不該以一種批判中東的立場去看待。「比如說移工,埃及人去杜拜打工,台灣人去澳洲打工,菲律賓人來台灣打工,有什麼不一樣?」而他的編舞靈感也有些來自於台灣的文化,例如《解放廣場》中用來安撫慰生者的藍睡蓮,部分靈感就是來自台灣殯葬禮俗中的紙蓮花。

《身是客》做到了很多中東舞蹈界的第一次,演前導聆和演後座談;用中東舞蹈當基底,把現代舞和劇場的元素拿來做結合;探討社會議題。「以前也有埃及朋友問我:『你的作品幹嘛不講一些歡樂的東西?或是古老的傳說?』可是當問題在你眼前的時候,你沒辦法不去注視。」

關於未來的計畫,除了到中東演出,邵震宇也想繼續以舞劇的方式探討社會議題,例如跨性別。「很多國際上的舞蹈大師,回到中東社會時會去展現男性的樣子,到國外肚皮舞界的時候才可以盡情打扮成女性角色的樣子,比如說穿裙子,我覺得這很值得探討。」

延伸閱讀

老仙角登上小巨蛋 開啟青春之旅

台語歌舞劇 金枝演社力推在地化

與憂鬱共舞 楊舒涵的生命治療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阿薩德舞團 以中東舞蹈描繪社會群像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