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5日電)手機、電腦、電燈,「電」在現代人生活無所不在。台博館攜手台電策展,從劉銘傳點燈細數至今日生活,從已故畫家陳澄波的畫作也能一窺電力在台灣的軌跡。
「島.電生活—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今天於國立台灣博物館開幕,透過「台灣來電」、「電的供給與需求」、「生活與電」及「電的成本」等單元,回顧電力走進台灣的歷史。
1880年代,電燈發明引起世界風潮。1888年,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透過丹麥人協助購買發電機,在台北城架起電線桿,並裝設燈泡,成功點起台灣第一座燈,也成為電力設施引進台灣的開始。「島.電生活」從此爬梳歷史脈絡。
特展也利用2幅畫作呈現早年台灣風景,分別是陳澄波於1915年創作的「水源地附近」及日本畫家小澤秋成於1931年創作的「台北風景」。其中,陳澄波當年是在畫家石川欽一郎指導下完成這幅作品,畫中可見有煙囪的紅色建築,而那正是當時剛完工的台北預備火力發電所,還有許多電線桿林立於田野間。
策展人、台博館研究助理李金賢表示,現代人拍照可能總想在畫面中避開電線桿,若是以百年前角度思考,為什麼畫家會想把電線桿畫進去,代表可能將其視為時代現代化的象徵。
台灣電力公司此次提供展覽15件電表展出,其中包含百年前台灣首個電表,別具意義。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於開幕式致詞表示,台灣的經濟命脈是產業,台電到哪裡,產業就到哪裡。博物館包含研究、典藏、策展、教育等功能,期盼能持續和台電或經濟部持續合作,讓產業進入文化層次,使產業更有文化厚度。
國立台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表示,博物館給人以前的印象是座殿堂,博物館則要強調其實館方和所在土地上的人民息息相關,如何持續追求土地永續、永續生存,則是博物館設立目標之一。
「島.電生活—台灣電力的時代樣貌特展」即日起於台博館南門館紅樓2樓展出至2024年4月7日。(編輯:管中維)11112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