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紀錄短片揭非故意殺人者心聲 破除刻板印象

中央社  / 澳洲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15日電)「公視主題之夜SHOW」節目本週播出澳洲紀錄短片,揭露非故意殺人者心聲,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在映後論壇坦言,討論不是要被害者家屬選擇原諒,而是想讓大家聽到不同的聲音。

「意外殺人者的真情告白」(Killed Someone)是澳洲公共電視台製播節目「您不能問」(You Can't Ask That)系列之一,節目旨在打破刻板印象,透過提出令人髮指、不舒服和震驚的問題,以揭露最邊緣化和被誤解的澳大利亞人背後的真相。

紀錄片裡,曾過失致人於死的6名主角,坐在椅子上正對鏡頭,各自描述起一場場悲劇事件,包括案發經過、所受制裁,到後續對身心造成的影響。利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倒車撞上親生的3歲兒子,莉娜則是持刀自衛以抵禦虐待她的伴侶的攻擊等。

片中從「加害者」角度,看見「非故意殺人」對當事人生命帶來的改變,探索他們如何處理結束生命所帶來的內疚、創傷、判斷和寬恕的糾結。

節目映後論壇以「我們從殺人案件中學到什麼?」為題,邀請鄧惠文、執業律師蔡孟翰、黃致豪與諮商心理師郝柏瑋等,分享接觸過的相關案件經驗,探討台灣為什麼很難深入、公開討論加害者原因。

製作團隊於錄影前數月,積極尋找如紀錄片中被定義為「加害者」的當事人參與節目,但無人願意現身說法。蔡孟翰坦言:「加害者大多會顧慮到被害人家屬的感受,要在短時間中侃侃而談是件不容易的事。」

郝柏瑋分享自己曾接觸過的當事人心境,「他們內心最強烈的就是罪咎感,很多人會選擇隱姓埋名重新過生活,但那過程也不會好受,通常要花很多時間,才有辦法慢慢地跟過去的經驗和解。」

談到受害者家屬的傷痛,曾有親人遭遇酒駕奪命的觀眾表示,「那次事件後,我們家每個人都受傷了」,但也希望社會應遏制「集體霸凌」兩者的現象,也許這些所謂的加害人,才有機會說出他們的故事。

鄧惠文指出,社會的文化與歷史發展,可能會讓人民傾向對某些「敘事模組」較有共鳴,無形中促使媒體將此當作跟大家接觸的必要方式。她認為,「透過討論此議題並不是要被害者家屬一定要選擇原諒,而是想讓大家聽到不同的聲音。」

蔡孟翰向大眾建議,「先了解事件實際的全貌後,再用自己的立場去看待問題,如果大家是可以同理的情況下,或許這個社會的對立就不會那麼深刻。」

本集「公視主題之夜SHOW」將於16日晚上10時,在公視頻道首播。(編輯:張雅淨)11112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