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女導演自願從軍 最難面對每天有戰友過世

烏克蘭女導演自願從軍 最難面對每天有戰友過世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王心妤台北23日電)烏克蘭女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的肩膀上扛過鏡頭、也扛過步槍,到現她仍掙扎自己肩頭上究竟該擺放哪一個,她說,走上戰場最難的不是面臨生命威脅,而是每天身邊都有朋友死去。

時間回到2022年2月,艾莉莎柯瓦倫科正在製作電影「戰火邊緣的青春」,但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改變了她的想法。艾莉莎柯瓦倫科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表示:「我一開始到頓巴斯看到紀錄片中的孩子,又幫助一個女孩離開俄羅斯佔領地並與家人團聚,帶給我很大的觸動,所以我決定下一步就是參軍。」

艾莉莎柯瓦倫科表示,當戰爭爆發後她已經沒有動力繼續電影工作,「我不知道自己怎麼能繼續藝術工作。我2014年就拍過戰爭紀錄片Alisa w krainie wojny並深入戰線拍攝,所以我決定放下攝影機並回到前線。」

談起前線生活,艾莉莎柯瓦倫科難掩哀傷,她說最難的不是面臨個人死亡威脅或又苦又冷,而是每天都會看到朋友過世,「面對朋友死亡是很困難的事情,直到現在我仍有很大的內疚感。」

她說,到現在她仍處在掙扎,究竟是繼續用攝影機傳遞想法給世界上的人,或重新回到前線拿起槍枝打仗,「這種對話一直在我心裡,讓我有種精神分裂的感受。」

艾莉莎柯瓦倫科與法國記者丈夫、孩子和其他家人仍居住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她強調,從沒想過也絕對不會離開烏克蘭,「這是包含跟孩子還有丈夫的共同決定!因為這是我的國家,我要保衛烏克蘭。」

她強調,丈夫作為戰地記者能把烏克蘭真實狀況傳給法國人民知道,這是有意義的工作,孩子也能理解。

艾莉莎柯瓦倫科明天迎來36歲生日。她說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俄烏戰爭早日結束,煙硝下每天都有人過世,倒塌的房屋能夠重建,人的生命卻無法重來,「我們都知道還有一段路要走,但這是我最大的願望。」

艾莉莎柯瓦倫科說,俄羅斯全面入侵那一刻已經奪走她作夢的權利,「因為你再也無法想像任何事,只有戰爭要結束才會有未來和夢想。」(編輯:龍柏安)1120923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