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導演陳潔瑤等新片提案 前進歐洲電影市場展

台灣導演陳潔瑤等新片提案 前進歐洲電影市場展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柏林16日專電)與柏林影展同步舉行的歐洲電影市場展是新片打進國際市場重要平台,陳潔瑤、沈可尚、張誌騰、高懷茹4位導演今天在市場展「台灣提案專場」向國際影人介紹新片企劃,以在地特色加國際共感敲開世界之門。

歐洲電影市場展(European Film Market)是柏林影展的姊妹活動,趁著全球電影產業上下游專業人士的盛會期間,打造國際投資、合作的媒合平台。

文化內容策進院今年除了在場內設立台灣館,也第3度舉辦台灣提案專場,由4組新片團隊一一上台,以類似新創企業提案活動的活潑形式與國際電影產業界積極交流。

文策院全球市場處副處長蘇淑冠告訴中央社,這次選出的4個提案都非常具有國際共情性,4個故事都是想要修補關係,包括親子、姊妹關係等,「希望用台灣的故事感動國際觀眾,傳遞台灣特有的文化」。

例如2022年以「哈勇家」成為金馬獎首位女性及原住民最佳導演的陳潔瑤(Laha Mebow),帶著新片構想「聖女頭顱」首次參加國際提案簡報,故事源自她泰雅族祖母曾在日本殖民時代成為政府教化宣傳主角的真實經歷,再跨越到虛構醫師孫女受職場壓迫,反映從過去到現代女性所面臨的壓力。

該片情節包括當年日本研究者偷走泰雅族頭顱,陳潔瑤說這是受到去年愛丁堡大學歸還台灣4具150年前排灣族勇士遺骨的事件啟發,並希望藉此片找回自己部落祖先的遺骨。

她告訴中央社,「『聖女頭顱』裡面不論是日本偷我們頭顱的事件或巨人的夢境,都是屬於台灣原創的東西,但我不會議題先行,我會把殖民的東西放在女性的壓抑上面」。

陳潔瑤說她透過拍電影瞭解自己的文化,但也不想讓大家看原住民的電影會帶一個距離,因此這部帶有奇幻、穿越元素的新片會是很不一樣的原住民電影。

知名紀錄片導演沈可尚的首部劇情長片「深度安靜」則是從一場夫妻關係悲劇切入更深層的家庭問題。他在簡報時說,拍片初衷是想陪伴曾經受到侵害的孩子,希望他們從感受到哪怕只有5分鐘的溫暖而尋得存在意義。

導演張誌騰2021年以短片「詠晴」獲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土屋派對」是他的首部劇情長片。他說「詠晴」是處理自己與父親的關係,這部片則是與母親的關係,希望透過影片鼓勵大家與所愛的人溝通。

張誌騰告訴中央社,「有一種說法是你與母親的關係其實是你與世界的關係」。這部探討家庭的電影在疫後時代出現,反映疫情之後大家更重視內在平衡與身心健康,因此他對這部電影非常有信心。

「胸巴巴姊妹花」導演高懷茹是從本身家庭跨國文化背景和親人的真實經歷出發,描述一對姊妹的和解過程。

向國際推廣台灣影片富有經驗的「聖女頭顱」製片人林方詡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台灣本土色彩濃厚的題材對外國人較有新鮮感,但故事內容仍需引起所有觀眾共鳴。

她解釋,這幾年推廣台灣電影會遇到的難題是,有些片子在台灣票房很好,但國外觀眾對部分民俗難以理解,笑話也會無法連結;而探討親情、愛情乃至動作片、恐怖片,則較容易產生共鳴,受到國際市場較高關注。

文策院在2020年推出「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TICP),投資額最高可達30萬美元(約新台幣943萬元),前提是國際團隊要與台灣人才或製作公司合作,或在成品中融入台灣元素。

今年柏林影展競賽片入圍就有3部作品獲TICP參與投資,其中「以愛之茗」、「香巴拉」將角逐金熊獎,「睡覺時眼睛睜開」則入圍「邂逅」競賽單元。而前述4部新片若能達到國際合作目標,也能成為TICP投資對象。

蘇淑冠表示,順應全球影視產製資金越玩越大的趨勢,文策院的新策略是推出TICP2.0,希望取消投資上限,促成更多國際合製。(編輯:馮昭)113021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