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首爾14日綜合外電報導)韓國虛擬4人組女團MAVE:不到兩個月前公布的第一支MV爆紅,在影音頻道YouTube累計近2000萬次瀏覽紀錄,替未來進軍世界鋪路。
乍看之下,MAVE:和其他任何K-pop偶像團體並無二致,差別只在4名成員Siu、Zena、Marty和Tyra只存在於元宇宙,她們的歌舞、訪談甚至髮型都是網路設計師和人工智慧(AI)創造的產物。
路透社報導,19歲的首爾居民韓秀敏(音譯)說:「第一次看到MAVE:的時候,有點難分辨她們是真人還是虛擬角色。因為我和朋友常用元宇宙平台,我覺得我可能會成為她們的粉絲。」
隨著韓國娛樂業和科技業攜手探索新興技術,MAVE:逼真的4名成員預示了元宇宙可能的演變方向,也代表科技巨擘Kakao放眼成為娛樂界主宰勢力的一大推力。
Kakao除了合作推出MAVE:之外,上週也提出以1.25兆韓元(約新台幣292億元)公開收購SM娛樂公司(SM Entertainment)。
韓國流行音樂先驅SM娛樂旗下藝人包括少女時代、東方神起、EXO、Red Velvet、Super Junior、SHINee、NCT Dream和Aespa等。
Kakao不願說明未來將如何在管理真人和虛擬團體的需求之間求取平衡。
Kakao押在元宇宙上的賭注,與全球趨勢背道而馳。為了度過經濟衰退的危機,從美國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 Inc到中國騰訊控股,各大科技巨頭目前紛紛限制投資虛擬世界的開支。
Kakao曾表示,已在創造出MAVE:的子公司「元宇宙娛樂」(Metaverse Entertainment,暫譯)投資120億韓元,但不做出任何營收預估。
「元宇宙娛樂」負責人朱智延(Chu Ji-yeon,音譯)說,MAVE:是持續進行的計畫,目的是探索新商機、尋找解決技術挑戰的方法。
虛擬藝人並不是剛剛出現的新概念。韓國早在1998年就推出虛擬歌手Adam;20年後,以電玩遊戲「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角色為靈感而創造的女團K/DA也正式出道,但兩個都沒紅。
不過,韓國創造虛擬人物的技術後來突飛猛進。觀眾說,有賴於新工具和創造臉部表情及髮絲等微小細節的人工智慧,MAVE:看起來更自然了。
MAVE:成員借助AI聲音生成器,能說韓語、英語、法語、印尼語等4種語言,但無法即時對答,只能仰賴人類事先準備好的劇本。
有專家指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助長了這類虛擬人物的成功,因為許多韓國流行音樂公司把重心轉向網路內容,以滿足宅在家裡的粉絲。
流行文化評論家李鐘任(Lee Jong-im,音譯)說,近3年來,粉絲們似乎愈來愈習慣於和偶像在線上見面,也愈能接受虛擬和真人偶像團體可以融合的概念。
但喬治梅森大學韓國分校(George Mason University Korea)文化研究副教授李圭卓(Lee Gyu-tag,音譯)認為,虛擬偶像只能按照既定方式做動作,一切行動都在預料之中,因此會更接近影像技術,而不是K-pop。
不過,創造出MAVE:的人和娛樂產業主管很看好未來發展。
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電視台的音樂節目總製作人盧希勇(Roh Shi-yong,音譯)說:「全球湧來那麼多評論,我意識到觀眾真的很渴望新鮮事,態度也相當開放。元宇宙時代要來臨了。」(譯者:曾依璇/核稿:戴雅真)11203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