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2日電)美媒報導,由於美國遲遲未續簽已有數十年歷史、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一項貿易協議,導致一些製造商回歸中國。這些製造商前幾年因為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措施而遷出中國大陸。
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為應對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措施,Adam Fazackerley和Amy Fazackerley夫婦2019年將生產化妝品和旅行用品抽繩收納包的業務從中國轉移到柬埔寨,但現在已將訂單轉回中國生產。
報導說,原因是美國沒有續簽已有幾十年歷史、針對開發中國家的一項貿易協議,導致Fazackerley夫婦從柬埔寨進口的商品如今也面臨關稅,公司利潤大幅縮水;而中國因為運輸成本更低,快速大量生產的能力也是他國所無法比擬,這意味Fazackerley夫婦不得不回去。
這對夫妻認為,他們將製造業務遷出中國是做了歷屆美國政府和國會暗示希望企業主去做的事。但他說,他們被坑了。
2020年12月,普遍性優惠關稅制度(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GSP)到期,意味著100多個國家、數以千計商品失去進入美國市場的免關稅待遇,包括旅行袋、珠寶、汽車零組件和燈具等。
對美國整體經濟來說,GSP的失效無關緊要,這部分進口只占美國進口總額的極小比例(略低於1%)。2022年美國進口總額近4兆美元。
但對一些企業來說,這意味成本的激增和對生產地點的艱難選擇。貿易專家表示,未能延長普惠制是美國對中國貿易政策一個原本可避免的問題,這有可能會削弱對那些可望在中國龐大製造產業之外作為替代選項國家的投資。
報導表示,GSP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貿易協定之一,制定於70年代,目的是透過取消開發中國家所製造商品的關稅來促進貿易和經濟發展。該計畫歷來獲兩黨支持,生效以來曾到期10餘次,但通常都迅速獲得延期。
不過,由於潛在受益者資格標準存在分歧,試圖更新此項2020年到期計畫的最初努力受挫。
民主黨人渴望升級普惠制,以確保受益國達到工人和性別權利、環境和法治相關的標準,因為這將使該協議與美國更廣泛的貿易政策保持一致;但共和黨人表示反對並指增加更多條件可能損害與開發中國家的貿易。
2021年參議院以91票對4票同意重新授權普GSP,而此前議員敲定一項妥協方案,擴大了資格規定,以涵蓋上述一些目標。該立法最初是旨在推動美國半導體製造業「晶片法案」(Chips Act)提案的一部分;但為了加快晶片法案的批准,提案放棄了更新普惠制和其他較有爭議的貿易相關內容。
GSP到期後,來自119個開發中國家和地區、原本符合免稅出口到美國的商品被徵收了關稅,其中包括泰國、巴西、菲律賓、印尼和柬埔寨等。美國進口商則被迫在提高商品售價或尋找更便宜生產地之間做抉擇。
報導說,對一些美國公司來說,這代表將生產遷回中國。
Altus Brands LLC總裁Gary Lemanski曾在GSP下從菲律賓免關稅進口了近3年的皮質射擊固定包,但他去年初決定將生產遷回中國。Lemanski說,菲律賓的成品質量更好,但運輸和其他成本比中國高。運動射擊者使用此類固定包來穩定瞄準。
Lemanski說,「為了讓這條產品線存活下去,我必須回到中國生產該產品」。
2022年,Lay-n-Go向其在中國的老供應商下了幾份大訂單。該公司從中國進口產品仍面臨25%的附加稅,而且公司現在從柬埔寨進口產品還需支付17%的標準關稅, 但雖然如此,中國的工廠在定價和交貨方面更加可預測。(編輯:周慧盈/唐佩君)11203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