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9日電)美國17日擴大對中國出口晶片的管制範圍,劍指人工智慧算力。中國半導體媒體形容,這是「全方位無死角」的升級禁令,要堵死中國向AI革命的進階之路,未來中國只能自力研發製造。
中國半導體行業媒體集微網今天報導,美國2022年10月7日發布的晶片禁令,由於紅線為算力(計算能力與速度)每秒4800兆次運算(TOPS)和頻寬每秒600吉位元組(GB/s),中國廠商除少數幾家,大部分未受影響,在設計、代工和應用層面尚能照常推進。
報導指出,或許美國意識到去年禁令的「不完善」之處,這次禁令美國處心積慮構建新藩籬。在冗長的細則中,取消了「互連頻寬」這一參數,增加了「算力密度」指標,細究這一指標端的是要「一網打盡」。
半導體業人士仔細研讀之後說,算力密度的計算方法為算力/晶片面積,並劃定了幾道紅線:一是算力超過4800的全部受限,超過4800的國外晶片不能在中國市場銷售,中國達到此算力的晶片也不能再採用美國技術的代工廠生產;二是性能在2400至4800之間,但算力密度超過1.6將被限制;三是算力在1600至2400之間,但算力密度不能超過3.2。
報導說,這些指標可謂「殺機重重」,不僅是輝達(NVIDIA)、英特爾(Intel)、AMD等新產品也基本沒有辦法供應中國,最多是前兩代甚至前三代的產品才能「有幸」出口;而中國國內AI晶片廠商的主流產品也將被一網打盡,無法在擁有先進工藝製程的台積電等代工廠生產。
報導並指出,美國為「萬無一失」還採取新的措施來應對規避控制的風險,對40多個國家出口的產品實施了額外的許可證要求,這意味著所有的中國公司,不管是在中國境內的還是在中國境外的以後都很難再拿到美國出口管制的晶片。同時,從和中國存在AI領域商業和研究合作的40多個國家購買的途徑也被通通鎖死。
報導說,從美國「全方位無死角」的升級禁令可以看到,當代晶片戰爭的背後是更大範圍、更具深遠戰略意義的AI戰爭,對算力的爭奪將越來越激烈,並決定未來幾十年的科技實力版圖。一個看似密不透風的大網看似不止要扼殺中國國內高階算力晶片產業,還要堵死中國向AI革命的進階之路。
報導指出,從短期來看,中國AI晶片由於在設計層面不能採用國外先進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與智財權,也不能採用先進製程製造,面臨產品功耗增加、能效比降低的挑戰,競爭力有所下降。
集微網稱,就長遠而言,中國AI晶片企業唯有迎難而上,眾志成城,與供應鏈抱團取暖,全面打造一個不受美國制約的、健全完整的供應鏈才是自由之路。
中國華為、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巨頭都已經有自研AI晶片。其中,華為採用7奈米(nm)製程的昇騰910晶片,整數精度算力可達640TOPS,性能號稱接近輝達被管制輸出中國的A100晶片。但中國目前晶片製程到頂就是7nm,未來晶片製造顯然跟不上研發。
北京日報引述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分析稱,美國緊縮AI晶片出口對中國人工智慧產業和大模型的發展將產生一定影響。
他說,首先中國企業可能會面臨技術供應和研發能力的挑戰,因為它們無法直接獲取或合作開發美國公司設計的先進晶片。這可能導致一些專案的推遲或受限,對中國在大模型領域的研究和應用產生一定的阻礙。
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也指出,近幾年來,中國AI晶片產業高速發展,在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目前已經具備生產媲美輝達A100晶片的能力,但若想實現大規模出貨,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他坦言,目前中國的半導體晶片產業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技術研發、生產工藝、設備製造等方面的問題。此外,人才短缺也是制約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梁振鵬也提到,要實現徹底的國產化替代仍需要時間和努力。中國企業需要在研發投入、技術儲備、人才培養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此外,中國半導體晶片產業還面臨一些關鍵技術的瓶頸,例如製程技術、晶片設計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強。(編輯:楊昇儒/邱國強)112101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